上将万海峰与高敬亭
作者: 定远政协    发布时间:2024-07-04 15:45

编者按:

新四军第四支队创始人高敬亭将军,却因为一场错杀事件,让人惋惜不已。这个军旅英雄竟因为一些误解和误会,遭受了严重的冤屈。 我们通过上将万海峰能更多地了解高敬亭,从而还原一段历史,揭开一些谜团。

2023 年 3 月 31 日,原成都军区政委、老红军万海峰上将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征程,享年 103 岁(1920-2023)。从“红小鬼 ”到共和国上将,万海峰的军事生涯堪称传奇。这位经历曲折、战功显赫的老 将军与高敬亭是同乡,也是高敬亭的警卫班长,大别山区是他们军事生涯开启的地方。

高敬亭(1901—1939),1901 年出生于河南光山(今属新县) 一个穷苦农家,1928 年参加革命,历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 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皖西北道委书记、红二十八军政委、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等职务。高敬亭为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保存革 命火种、抗击日军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1920 年 9 月,万海峰也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一户赤贫的雇农家 庭。因家里太穷没钱请人起名字,就叫这个虎头虎脑的孩子“毛头 ”。 在那个社会黑暗、动荡难宁的时代,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毛头 ”3  岁时,母亲因病无钱医治过早去世,父亲身有残疾,但为了生活不得 不外出打工。毛头跟着二姑,帮助家里放牛、砍柴、担水、割草、烧 饭等,生活的种种磨难使万海峰过早品尝了人世艰辛,也使他比同龄 孩子更为成熟。

巧遇高敬亭“毛头 ”起名万海峰

20 世纪 30 年代,革命的狂潮席卷大别山,红军、游击队时常到 毛头家乡附近活动,苏维埃政权也纷纷建立起来。小毛头看到红军书写在墙上“打土豪、分田地 ”之类的标语,感到格外兴奋,便萌生了 “当红军 ”的念头。

万海峰当红军曾经历不少曲折。1933 年夏,毛头跟着二叔外出 找红军,跋山涉水多日后,终于在天台山找到了光山县独立团,这是 一个地方性的红军游击武装。部队领导见毛头还是孩子,个头小,有 些顾虑。但经不住这对叔侄的真诚请求,终于同意他们参加红军。那年,万海峰刚刚 13 岁。

可到部队没多久,毛头的二叔就得了重病。在那个战争环境,红 军天天忙着打仗反“ 围剿 ”,经常转战各地,无法照顾病号,就让毛 头把他二叔送回老家治病。可是,回乡路途中,二叔就病死了。毛头 用碎石简单掩埋了二叔后,却无法找到老部队。就在为难之时,小毛 头巧遇红二十八军主力部队。28 军军政委高敬亭将毛头安排进军部 警卫连,还给毛头起了一个挺响亮的名字——万海峰。

三年游击战中,万海峰跟随红二十八军转战鄂豫皖边区,多次参 加激战、恶战,经历了严峻的生死考验。1935 年 2 月中旬,敌人调 集重兵多路“ 围剿 ”重建不久的红二十八军,红军从太湖县凉亭坳一 路转战至霍山境内。敌人前堵后追,不时发生激战,红八十二师师长 罗成云等壮烈牺牲。傍晚时分,在一位向导指引下,红军杀出一条血路,攀登海拔 1777 米、皖西第一高峰白马尖,终于摆脱了敌人转危为安。

当时天降大雪,冰冻路滑,万海峰等人保护首长艰难爬山,一不 小心摔趴在地,磕碰得满嘴鲜血。身边战友赶紧将他拉起来,万海峰 擦干血迹,挺了挺胸脯,继续奋勇攀登陡峭的山道。

在皖西,鹞落坪(岳西县境内),这里崇山峻岭,植被茂密,沟壑纵横,交通闭塞,是打游击的好地方,红军战斗后经常到鹞落坪隐 蔽休整。当地群众基础好,几十户人家,男子多参加红军、游击队, 女子则到山林医院帮助看护伤员,当地村民聂在忠、郝光生等经常帮 助红军筹集物资。在这块老根据地,上演了一幕幕军民团结、感人至深的动人情景。

1937年7月,军政委高敬亭转收到来自党中央关于重大时局转 变的指示,高敬亭化名参加了在岳西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最终达成“合作抗战 ”协议,这是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中第一个谈判达成的协 议。万海峰见证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岳西谈判 ”全过程。同年秋,万海峰随军部前往鄂东七里坪,遍布大别山的各部红军、游击队也汇聚于此,经历过一个时期的整训学习。

进军皖中四支队投身抗战打敌顽

全面抗战初期,万海峰主要战斗在舒城、庐江、合肥等皖中地区。1938 年春,原战斗在鄂豫皖边区的红二十八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 新四军第四支队,万海峰在支队司令部担任警卫班长。3月8日,第四支队主力部队在鄂东七里坪誓师东进,在皖西霍山境内的流波䃥(读传),第四支队各部汇合,经过短期休整,继续向皖中开进。万海峰等警卫战士担负保卫任务,随第四支队司令部先后驻守于舒城乌沙、西港冲。西港冲中间有一片平畈,周围重峦叠嶂,易守难攻,又有群众基础,因此高敬亭将司令部设于此地的钝斧庵,指挥部队开展 抗日游击战争。手枪团、修械所、经理处、交通队、通信连、学兵连 等均进驻东港冲、西港冲,手枪团主要担负外围警戒及特殊战斗任务,万海峰等警卫战士担负内卫。

第四支队挺进皖中后,在一年多的抗日反顽战斗中,取得了许多战果:1938 年 5 月 12 日,第四支队第九团一部在蒋家河口全歼日军 驻巢县守备队一部,这是新四军东进第一仗,揭开了新四军华中抗战 的序幕。7 月 10 月,为配合正面战场,第四支队各部在安合、六合 等公路沿线开展游击战,打击日军运输线,先后取得了大小关、棋盘 岭、椿树岗、铁铺岭等数十次战斗的胜利,“共毙伤日军 1000 余人, 生俘 10 人,毁敌军车 150 余辆,缴获敌人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 10月下旬,第四支队发起无为庐江讨伐战。无为、庐江两县原县长 组织反动武装压制抗日,拒绝新任县长就职。四支队参谋长林维先率第七团、手枪团、特务营进行无为、庐江讨伐战,歼灭反动武装 2800 余人,缴枪 1600 余支,成功护送国民政府任命的新县长翟宗文、胡 竺冰到任履职。

这些重要战事都是在支队司令部领导指挥下进行的,万海峰耳濡目染受益匪浅,特别是高敬亭、林维先等首长的领导指挥对万海峰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肥东青龙厂“高敬亭事件 ”受牵连

1939 年 3 月,万海峰随军部首长高敬亭等到合肥东北乡的李家 圩开会。这里是新四军第八团的驻地,由延安来此的郭述申同志,向 与会者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然后返回舒城。

肥东青龙厂、褚老圩一带,当时聚集了大批江北新四军司政机关 及部队。褚老圩原本是一个地主庄园,由于深明大义的圩主褚峻斋邀 请新四军入驻,并积极帮助筹集粮食物资,当地群众更是热情支持抗 日,纷纷成立青抗、商抗、妇抗、儿童团等抗敌组织,抗日浪潮在这 片土地上激荡,因而褚老圩赢得了“江淮小延安 ”的赞誉。

1939 年 5 月中旬,第四支队第七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突然 带着一些人叛逃。当时,新四军军部领导正在江北视察,了解情况后,在军中开展了“反杨、曹斗争 ”,牵涉到高敬亭。6月初,万海峰带着警卫班随高敬亭司令员由舒城、肥西、下塘集来到肥东青龙厂、褚老圩,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在肥东青龙厂褚老圩被扣押错杀(1977年 4 月平反昭雪)。

高敬亭被杀后,第四支队许多干部战士受到影响。万海峰是支队司令部的警卫班长,与高敬亭关系密切,受到牵连,经过严格审查,并没发现有什么问题,上级决定调他到皖南教导总队学习。

新四军军部在皖南泾县云岭。1939 年初秋,万海峰夜渡长江,一路艰难跋涉来到军部所在地云岭,进入教导总队学习。教导总队是 革命的大熔炉,是一所仿效陕北抗大的军政培训学校,火热的学习生 活暂时驱散了万海峰心头的阴霾。万海峰是个苦娃子,小时家里穷没 有钱读书,后来参加红军更没时间学习,这次因故被安排进校学习,机会难得,万海峰倍感珍惜。“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是教导总 队的校训,军部首长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子芳、李一氓、冯达 飞等,都曾来校上课或作报告。《敌军工作》《统一战线》《青年工 作》等理论课也上得有声有色,深受学员欢迎。除了课堂内的理论课,还有到操场、野外开展的军事训练和实践课,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 军部广场、大礼堂、叶子河畔、云岭山麓、中村小道……都曾留下万 海峰勤奋的足迹。

书写传奇 “红小鬼 ”成长为共和国将军

1940年春,冰雪消融,万海峰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陈毅、粟裕领导下当参谋。此时,万海峰还不满20岁。 粟裕将军心细如丝,觉察到万海峰的顾虑,了解到这个年轻参谋的过往经历,他语重心长地对万海峰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放下包袱,才能更好地前进!粟裕的一席话,终于解开了万海峰的心结,从此更 加努力地工作。1941年初,苏中顽军蠢蠢欲动,万海峰临危受命, 被粟裕点将,出任苏中独立旅第七团营长。万海峰果然不负所望,在“讨伐李长江 ”的战斗中,智取石家岱,全歼敌军 300 余人,从此翻开了军事生涯崭新的一页。万海峰1933年(13岁)参加红军,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先后任侦察参谋,营长、副 团长、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副师长、军炮兵主任、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等职, 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99年,肥东褚老圩已成为荒废的村舍。万海峰与汪道涵、傅 奎清、汪少川、肖选进等老战士发起倡议在褚老圩修建新四军纪念设施,该建议在合肥市委会议上讨论并被采纳,现在褚老圩建起了一座新四军纪念园(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前身),园内塑有高敬亭雕像。(张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