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洒孟良崮的定远籍年轻指挥员谢庭
作者: 定远政协    发布时间:2024-07-04 15:59

编者按:

谢庭,男,定远卜店公社人,新四军二师六旅十八团老团长谢禄轩次子。他1944年入伍,曾任解放军某部营教导员,1947年在山东 孟良崮战役中牺牲,时年24 岁。路西新四军根据地就是一座革命大熔炉,锤炼了许许多多的钢铁战士,谢庭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一员。

在安徽定远蒋集镇东南约八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叫谢圩村万冲组, 在村庄东南高地上新四军二师六旅十八团老团长谢禄轩(谢老毛子)的墓地后面有一个不大的衣冠冢,他就是血洒孟良崮安徽定远籍最年轻、级别最高的指挥员谢庭烈士纪念墓地,也是老团长最器重的二儿子。

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了四十五万兵马,向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分 5 路朝我沂蒙山区压来。我华东野战军在陈毅司令员的率领下,正确执行毛主席运动战的战略方针,不顾一城一地的得失,在沂蒙山区和敌人展开了巧妙的周旋,以寻机歼灭敌人,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是在世人意想不到之间酝酿爆发的。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 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第整编 74 师被完全消灭,国民党 74 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 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

5月中旬的一天,我华野突然收到敌74师准备“占领坦埠”的情报。“两军相逢勇者胜”陈毅司令员当机立断,马上作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消灭74师的大胆决定。1947 年 5 月 13 日黄昏,华东野战军领导指挥第 1、第 8 纵队利 用地形掩护,穿插揳入 74 师纵深,割断了 74 师与其他国军的联系。经过了一天的激战,到 15 日拂晓,第 1、第 6、第 8 纵队分别攻占了垛庄和万泉山,完全截断了 74 师的退路,将其合围于孟良崮及其以北的狭小地区内。这个时候年仅 24 岁的谢庭同志,已是指挥数百名战士的营教导 员兼团政治部主任。在这次名震中外的战斗中,真正地诠释了“两军 相逢勇者胜 ”的真谛!谢庭同志既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带着全营 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向前,不幸在战斗中英勇献身。据说烈士遗体 被掩埋在夜明塔旁。根据多次走访烈士亲人和知情人了解到,谢庭 1923 年出生,1940 年进入津浦路西抗日联中、同年入伍,1945 年随 大军北撤,1947 年 5 月 16 日在孟良崮战役攻打主峰时指挥部被敌机炸塌,中弹牺牲时任团政治部主任,年仅 24 岁。由中共滁州市党史 研究室和滁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编著的《滁州英烈》第 436 页谢庭 词条似乎有误,可向烈士的战友亲人们核实。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了,国民党整编第 74 师及整编第 83 师一个团共3万余人全部被歼!蒋介石痛失虎将,哀叹 74 师被歼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陈毅司令员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孟良崮战役解放军缴获国军山野炮 28 门,步兵炮和战防炮 14 门, 大小迫击炮 235 门,轻重机枪 987 挺,长短枪 9828 支,火箭筒 43 具, 炮弹 7202 发,枪弹 208 万发。此战共歼灭国民党军 32680 人,其中俘敌 19680 人,毙敌 13000 人。被蒋介石誉为“五虎上将之一 ”的常胜将军张灵甫也魂归天府。据临沂行署出版办公室编的《孟良崮战役资料选》资料显示,孟 良崮战役中,解放军牺牲约 2043 人、负伤约 9300 人、其他减员约 846 人,合计 12189 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谢庭烈士牺牲的时候,烈士的父亲、 哥哥、弟弟们依然在各种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为解放全中国而浴血奋战着,根本无暇去祭奠烈士英灵,直到今天烈士的亲人们还不知道烈士 的忠骨掩埋在何处!请问您知道吗?(刘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