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辉师长在肖家岗
作者: 定远政协    发布时间:2024-07-04 10:58

编者按:

作风是一把衡量军队素质优劣的尺子,罗炳辉在肖家岗做的点点 滴滴的小事,无不体现出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的鱼水之 情。

1941年的秋天,新四军某部从肖家岗的东北方向,一条弯弯的乡间路上走来,队伍拉得很长很长。当部队接近村庄时,并没有进村,而是稽延在村南那片旷廓的荒冈岭上,战士们成一个方队形坐在草地上。此时正是八月天,野草刚起始变黄,在斜阳映照下,有着几分萧索。一个又高又胖、身材魁伟的军人站在队前讲话,而后部队向肥东方向开去。后来才知道那位讲话的胖军人,就是威慑敌胆的罗炳辉师长。

入夜时分,部队向黄疃庙等3个顽军据点发起攻击。顽军隐在炮楼里拼命抵抗,机枪喷射出凶恶的火光。当时我方的战士子弹很少, 每个战士只有四颗手榴弹和一把大刀。仗打得很是惨烈,最后据点还是被我军一一攻破,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同时还有很多粮食和物资。

在这场攻坚战中,我军伤亡也不小,至今在我村的东山坡下,还埋葬着当时牺牲的七名战士,其中还有一位是连长。诗云:“东山坡下劲松翠,荒冢七丛埋国殇;勒石无名成烈士,舍生取义是儿郎。” 解放后,每年的清明时节,政府和学校都会组织干部、学生,采集鲜花到烈士墓前祭祀英灵。同时还给干部和学生讲述烈士们的英雄事迹,让他们在心灵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牢记先烈,世代相传。还有不少牺牲的战士被送到观寺乡去安葬,就是现在的王小庙无名烈士墓。是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才换来新中国的今天。

这次战顽的胜利,大长了我军的威风,罗炳辉师长的名字也为 众人所知,百姓为之欢呼!不久,罗师长率领队伍来到肖家岗。他身 穿灰色军装,看上去有点像妇女的大襟褂子,他骑着一匹又高又壮的 枣红色骡子,后边还牵着一匹马,那马浑身雪白,霜鬃扬风,身高腿长,神俊非凡。那马儿突然一声长啸,清越入云。战士们也是穿着灰 军装,打着布裹腿,大部分战士穿着草鞋布袜子,戴的帽子上缝着红布剪的五角星。

当时的肖家岗是一个依山临水,一条南北通长的街道,东西两 边住有八九十户人家,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古村庄。街道两头各建有高 厚的围墙,中间是寨门,白天开着让人进出,晚间闭关上锁,同时有 村里的年轻人轮班看守,以防不测。

罗炳辉师长刚进村,就听到有哭声,同时也看到被烧的房子。 烟腾火炽后的余烬虽息,焦木之气仍充塞空际。那是前不久盘踞在肥 东境内的国民党反动派,在侵扰我地时,纵火烧毁的房屋。就是因为 他们经常疯狂地进犯我革命根据地,给人民带来灾难,上级决定由罗 炳辉师长率部去拔掉黄疃庙、大塘赵、贺周三个敌顽据点。他看着眼 前的惨况,就对大家说:“不要哭了,房子烧了有部队帮着修。”在罗师长的号召下,战士们和村民一齐上阵,很快就把六家被烧的房子修好了。

部队刚住下,战士们就忙着为房东扫地挑水。罗师长的指挥部就设在我家南隔壁邻居家的四合院里。部队住在肖家岗休整时,战士们每天早上都要出操。天不亮就能听到嘹亮的起床号声。号声一响, 战士们都从房东家出来,跑步来到操场上。说是操场,只是在村庄的东边,有好多家连在一起的打谷场,很是宽阔。在场地上,战士们的跑步声和口令声整齐威武,很有气势,一听就知道这是一支纪律严明 且威武雄壮的部队。

有一次散操,几个小战士抄近路回住处,不小心把一块田里刚出土不久的菜苗踩倒几棵。罗师长知道后,很是生气。参谋替小战士向他解释:“人多嘛,难免不发生踩庄稼之事,叫战士们以后注意。”

“胡说!连你也是一个糊涂蛋。我们部队吃的是老百姓种的粮 食,你一点群众观念都没有,这怎么行?去查一下,看是哪些战士踩 的,叫他们把菜苗扶起,培上土,浇上水。如果不按要求落实,我会处分你的! ”

 参谋一听,急忙去调查,把几个踩倒庄稼的战士找来扶苗浇水, 这时罗师长特地过来检查落实情况,看后很满意。他问小战士们:“你 们家是做什么的? ”

“种田的! ”战士们齐声回答。

“要是有一支部队把你们家田里的庄稼踩了,你们的父母可愿意? ”

“当然不愿意啰! ”

罗师长抓住这个例子,反复宣讲,让干部和战士们都要懂得, 为什么要爱护群众的一草一木,为什么我们的部队能够得到人民的支 持,是因为我们的部队得民心,爱人民;要处处以群众的利益为重, 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和部队的职责,响鼓也得重锤敲,这是我军铁 的纪律!

罗师长虽然很胖,但他也特别注重锻炼身体。住在肖家岗时, 他每天除了忙于工作外,还喜欢跳绳。听我奶奶说,罗师长经常在我 家门前那棵老槐树下与战士们一起跳绳锻炼身体,而且跳得还很灵 活。有时候,罗师长也甩着长绳让战士们跳,气氛平和热烈,没有一 点师长的架子,真正做到了官兵平等。

说起老槐树那可有了年头。它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沐 春风雨露,处时空苍茫。它那粗壮挺拔的身姿,饰着绿色的披挂,千 枝劲展指苍穹。老槐树上是一个绝妙的观察哨。部队住在肖家岗时, 不问白天和黑夜,总有几个战士架长梯上高桠,警戒四周。正所谓: 高天昊昊浮云荡,远山隐隐水迢迢;一草一木收眼底,红心有志不偷 闲。晚云烟树入苍茫,夜色秋凉露似霜;桃源幻出寒星烁,营境与心难懈岗。

罗炳辉师长还喜好踢足球。不忙时,和战士们在打谷场上踢足球 是当时咱们村里的一道风景。他挺着大肚子跑来跑去地与战士们抢 球,很像个运动健将。不少群众,特别是小孩子(讲述者陈桂元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奔走呼号:快去看罗师长踢球去哦!每次踢球,都 会吸引来众多群众围观,大家欢呼拍掌,军民其乐融融,好似一家人。

驻扎时间一长,村上人都知道罗师长是个豁达刚毅之人,不仅带兵有方,还是一位绝世神枪手。大家都想目睹一下他的神枪手风采。

有一回,他骑着那心爱的白马走在打谷场上,后边跟着不少人喊着想 看罗师长的枪法。罗师长笑而不答,忽然两腿一夹,马儿纵身长啸如 风卷雪花一般向前冲去。马的长啸,惊起了老槐树上的麻雀。这时, 只见罗师长拔出双枪,只听见啪啪两声枪响,一对麻雀应声落地。人 们先是惊呆一片,继而欢声雷动。一旁的战士不无自豪地说:“咱们 师长从来不打树枝上的鸟,师长要打就打在空中飞的鸟。如果是打敌 人,咱们师长是一枪一个,弹无虚发。 ”可见,枪是罗师长的伴侣, 枪在他手里,喷射出的火花,是他辉煌的战果。

罗师长治军严格,又能以身作则。平时,他黎明即起,腰挂双枪,手提大力,在庭院中练习刀法。吃过早饭,就到打谷场上,指导战士们训练,教他们刀法和杀敌本领。训练间歇,与战士们谈心,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的道理。最引人注目的是战士们挥舞着大刀对练的场景,阳光里,上下飞舞的刀光,犹如电闪火石一般!

有一次,罗师长病了,卫生员给他吃了几次药,病很快就好了。 病刚好一般胃口就差,罗师长很想吃点酱菜什么的。部队的纪律严,不准拿群众一针一线,可部队又没有酱菜,这下可急坏了炊事班的侯 班长,他站在院门口唠叨着,从哪能找到酱菜呢?侯班长的嘀咕刚好 被我奶奶从门前路过时听到了。她转身回家,从自家的酱缸里捞了一碗酱黄瓜。奶奶转身回到门口,见侯班长还在那里徘徊,就向他招了招手。侯班长出来后,奶奶递上一碗酱黄瓜,叫他拿给罗师长开开胃口。

罗师长就着酱菜,喝起了粥,连说好吃。可吃着吃着,罗师长 忽然问:“小侯,这酱瓜子是从哪弄来的?”侯班长支吾半天,未好说是他在门口嘀咕被我奶奶听到的事。师长一见他半天未说清楚,把 筷子往桌子上一放,问“哪来的?”这时候,侯班长才说出是我奶奶 听到送来的。罗师长一听,也不再说什么了。饭后,他让侯班长领着 来到我家看看,表示感谢。见我家生活很困难,罗师长拿了点他自己 节省的粮食和两元钱,叫侯班长送给我奶奶,以恤我家之困。在我能记事后,奶奶时常对我讲罗炳辉师长给我家送粮送钱的事,说他真是一个好人。

部队住在肖家岗时间不长,就要开赴路东根据地开展抗日革命工作。临走时,战士们把房东家的室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水缸挑满了水。部队出发了,乡亲们跟在部队后面相送。罗师长牵着骡子走在后面,见乡亲们不愿离去,他停了下来,向大家说:“乡亲们,你们回去吧!我一定牢记你们的恩情和嘱托,带好部队,杀敌救国。”人 群中,我奶奶忽然喊了句:“罗师长,你们是我们穷苦人的大恩人啊, 我们会永远记着你们的。”这时,乡亲都异口同声地喊起来:“我们会永远记得你们,记住共产党的! ”

军民鱼水情,语切切,情真真,意深深!

最后,我还要补充一个小插曲。侯班长因劳累过度,得了伤寒病,一时难以恢复,部队离开时,罗师长留下钱粮和药品,安排他在村中养病。为防以后联系不上部队,还留了一张证明,以便就地安置,为地方服务。

侯班长病好后,那时候没有通讯,他四处打听也没法联系上部队。后来,他回到了肖家岗,也没有去找地方政府,而是在村中住了下来。再后来,他同我家成了好朋友,村中人家有什么大小事情,他都会热心帮忙。1957年,他因病故去。肖家岗人把他安葬在埋葬七烈士的东山坡下。

罗炳辉师长住在肖家岗时的趣闻轶事很多,这里只是他人生长河中,留下过的几朵浪花。可这浪花,永远滋润着我们这块土地,春 草、夏禾、秋果和冬苗……

 

讲述者:

陈桂元,男,94岁,肖家岗人。在他13岁时,亲身经历了罗炳辉带领部队进驻肖家岗的场景。

肖承富,男,89岁,肖家岗人。当年罗炳辉师长的指挥部就设在他家的四合院中。罗师长跳绳和踢球,是他亲眼所见,那时他7岁, 已记事。(肖克家 章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