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寻访抗日英雄“孙大架”
作者: 定远政协    发布时间:2022-09-07 14:39

经朋友介绍,有幸结识“孙大架”的后人——孙大架的嫡孙瑞品。孙瑞品今年53岁,身高近1.9米,从他身上可推知他的祖父“外号”名不虚传。清明时节,在朋友的引领下,我们开车驱往“孙大架”的生前居住地早庙大户孙。一路上,满眼春光,绿意盎然,菜花飘香,麦绿成荫,新修的柏油公路一扫乡村土路的记忆,再也寻觅不到80年前的乡村影像。一个小时后,便到孙瑞品的家。二层小楼配上砖瓦四合院,四方大桌,长条板凳,尽显农家风范。

在孙瑞品的引见下,我们见到他的父亲孙太贵(“孙大架”的儿子),老人家已87岁高龄,因为身体原因,瘫痪在床。床头有一件掉了漆的古老木柜,是唯一一件与老人相配的物件。老人得知我们来意,他执意要起身,无奈无法坐起。病痛已将他折磨成风烛残年。即便有病在身,但老人显得很坚强。谈起他的父亲“孙大架”,老人两眼顿时明亮起来,也精神了许多。他说,父亲真名孙克友,出生在定远早庙乡(现属张桥镇)前孙户,也叫大户孙。父亲孙克友在世时,身材高大、结实,这方圆数十里地方都叫他“孙大架”,不叫他真名。孙太贵老人说起父亲,不禁老泪纵横,记忆中的1938年端午节前后,他大约6岁,有点记事了,只记得门口放了几口棺材,听到很多人在哭,从那时起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父亲了。

孙太贵老人诉说,他上面有三个姐姐,年龄相差十多岁。父亲不在了,母亲去逝也早,姐姐们把他带大成人,如今只有一个姐姐在世,也是头脑糊涂了。听老人们说,“孙大架”是“红枪会” 48穴总头领,会武功,性情豪爽,为人耿直,主持正义,在家族及边方受大家的敬佩和信任,不论大事小事,只要他到场,没有处理不好的。他的侠义结交了四方亲朋好友,远到杜集、炉桥,当时有家族弟兄孙太贤(外号“大牯牛”,力气非常大)、孙太安(外号“灯宝”)、孙太奇(外号“蒂子”)等人,结拜兄弟王金洪、朱在伦等,他们是红枪会的骨干。

孙太贵老人说,他听老人们说父亲带人打鬼子,因为太小,记不得太多。但那个1938年端午节打鬼子,他印象深。1938年,端午节那天,驻定远县城的日军向耿巷乡黄李、陈集一带“扫荡”,老百姓遭殃,烧杀抢掳,什么坏事都干。父亲听说后,立即安排人送信,通知附近红枪会会员,有杜集的、朱湾的、吴圩的,他自己亲自带家族一百多名会员,先赶到黄李一带。在黄李一口大塘与日本人打起来,红枪会只有20支枪,其余人用的是红樱枪、大刀。敌人用的多是机子枪,双方打了很长时间,红枪会多人被打伤。到天黑时候,其他红枪会500余人赶到,鬼子撤退跑了。伤员全部被抢送回来,后来知道死了11人,伤了20多人。牺牲人员名单有:孙克友(孙大架,孙太贵父亲)、孙克先(孙大架的弟弟,孙海波祖父)、孙太奇(孙大架侄子)、孙太正(孙大架侄子,孙瑞山父亲)、王金洪(王玉升父亲)、孙太安、孙太志、孙瑞喜、孙太礼(孙兆选祖父)、孙玉林(孙家海父亲)、朱在伦(朱正林祖父)。(孙大架)一家至亲牺牲5人,老人哽咽说。现在,那些参战的人也都不在人世了。

孙瑞山,今年82岁,他的父亲孙太正也在那场抗日斗争中牺牲。孙瑞山老人身体硬朗,说话思路清晰。听他奶奶说,1938年那个端午节,孙太正牺牲时29岁,孙克友43岁,孙太奇32岁,孙太安19岁,朱在伦是孙家姑爷,当时是孙瑞山出生一百天。老人诉说,他14岁后到姑姑家生活,是姑姑养大成人的。孙家那场战斗,亲房重的就有5人死了,对家族影响太大了,是家破人亡,家族后代为了生活四分五散。孙大架那几代人的辈谱是“克 、太 、 瑞、 兆、 耐 、 严 ”等辈份。孙太奇后代孙瑞景、孙兆文等全部在新疆生活。 孙大架是他的亲堂祖父,个大力大,顿食斗米,与他大哥孙太贤(外号“大牯牛”)都是条汉子。1938年,日军侵略军破了定远城,他带领红枪会与日军有过几场战斗。祖父他们是有战斗经验的,当时红枪会武器落后,他们自己出钱购买钢枪、土枪、土炮,还有的枪是从日本人那里缴来的。1938年2月,孙大架组织红枪会员在陶铺沿路打鬼子,300名红枪会员参加战斗。元宵节,又在严桥一带打鬼子,缴获洋马和枪支弹药。孙大架多次打鬼子,名声很大。

查阅《中共定远县地方历史大事记》(1927-1997)(2005年第一版第1次印刷)版本,其中抗日战争篇中记述:1938年6月2日,日军近百人在耿巷乡黄里村一带“扫荡”,红枪会头领孙大架(孙克友)率100余红枪会员去黄李村迎击日军,战斗从下午二时前后开始,持续到黄昏,敌军撤离。此战伤军数人。红枪会11人阵亡,20余人受伤”。

为求证抗日英雄史实,笔者拜访定远史实专家熊明陶先生。熊老说,孙大架、王文义等抗日英雄当时人送绰号“鬼子大”(“大”读da,第一声音,是老子的意思),用老百姓的话说,鬼子利害,他们是鬼子的老子,更利害。定远人的豪侠仗义在历史上是有名的。熊老讲述了“红枪会”的来历以及孙大架抗日的重要历史意义。“红枪会”是清末民国初年兴起的,从国家层面来说,是拥护孙中山辛亥革命,反对清政府的民间组织。对群众来个人说,是保家护院的。对于定远,那时期正值南北洋战争,也就是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与北洋军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作战。定远正好是斗争最激烈,战争最频繁的最前线。当时红枪会的据点主要是定远炉桥、永康、朱湾、张桥、二龙等地。红枪会的基本组织为会堂(又叫香堂、学堂),每堂设一学长,由本地或本族德高望重者担任,聘请老师,传授拳棒等技能。入会者多是年青人。红枪会律条严格:“不准背师忘友,不准偷法倒流,不准欺骗,不准临阵逃脱”等。红枪会之间,一般只有横的关系,遇到战事,派人送信联络。红枪会会员每人自备一把“红缨枪”,剌刀状枪头装上木柄,缠上红缨子,舞动起来,非常好看。方绍舟早年革命的主要力量就是红枪会。我党早期在红枪会会员中做工作,使红枪会成为农民协会的武装组织。1926年6月,我党地下党通过红枪会在朱湾地区发展农民协会。1927年,朱湾发生红枪会驱逐直鲁军阀赵宪堂部属皮华清营(“皮老虎”)侵占朱湾老街事件。1931年8月,中共定远县委发动和领导了吴圩“万人红军闹革命”,主要成员为红枪会成员,重点打击对象是早庙地主恶霸张再贵。闻名的二龙回民民兵组织前身也是红枪会。在革命进入低潮时期,红枪会的职责主要是保家护院,打击土匪、强盗。如,红枪会就多次抗击土匪如淮北的张大鼻子,本地土匪牛登峰、谢黑头、反动土豪组织“大褂队”、国民党团防吴荫堂等。

红枪会通过教授武功,演练战术,提高战斗能力。当时有口诀:“小麻雀溜墙根,枪子一打两边分。小红孩盖红被,枪子不打红枪会...…”。红枪会少则百十人,多则上千人,有一定的战斗力。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红枪会自发组织或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抗日斗争。红枪会自编了歌词:“红缨枪,红缨枪,枪缨红似火,枪头闪银光。拿起红缨枪,去赶小东洋(日寇)。小东洋,小东洋,打进我国太猖狂。杀掉我同胞,烧毁我民房,我们组织自卫队,誓把日本鬼子消灭光”。

孙大架领导红枪会抗日就发生在1937年后日本侵略军侵占定远县城开始。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南京后,沿津浦路北犯,与侵占华北的日军南北对进,定远成为北上日军的必经之地。1938年1月31日,定城沦陷。4月份,台儿庄战役结束后,为配合武汉会战,南北日军途经定远准备进军武汉。当时,日军控制了南京、定远、蚌埠等城市,日军机械化部队想通过水、陆路进军武汉。津浦路运兵被国民党部队把控;从蚌埠至淮南水路被方绍舟率领的别动队阻止。为了打通定远至合肥通道,途经六安至安庆去武汉,日军从1月至6月开始疯狂轰炸高塘、张桥、西卅店、永康、炉桥等沿线重要集镇。孙大架率领红枪会在张桥、严桥、耿巷一带抗击日军,直接导致日军从定远运兵合肥的通道受阻。无奈,日军选择从定远至永康、吴圩、蒋集、白龙这条线进攻合肥,此道拖延了行军时间。1938年6月,侵占定远各地的日军先后撤离,也就是说日军在定远被拖了近半年时间。熊老说,孙大架率领红枪会的抗日行动直接钳制了日军的军事行动,为国军武汉会战争取时间。孙大架牺牲后,朱湾红枪会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 1000多人在西卅店抗击日军示威行动,大获全胜。朱湾镇还发生红枪会会员黄炳国、黄炳善、黄志道、黄学举、王小眼和靳老歪兄弟奋勇杀死鬼子军官的壮举,吴圩镇李海道抢敌武器抗日的英勇事迹。1939年3月,以定远藕塘为中心的路西抗日游击根据地正式建立,从此,定远的抗日武装斗争从自发抗日斗争转向党正确领导下的独立自主开展武装斗争的重大转变。

新生千百万,浩荡慰忠魂。清明,连接着历史与今天。他们平凡短暂的生命背后有一段不应被忘记的英勇故事,他们热烈燃烧的忠魂之中蕴藏着一种不屈不挠人民族精神。祭奠英雄,我们为了更好地前行;追思英雄,我们将会汲取前行的力量。

(张舒  王峻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