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2-11-02 08:25

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2012年10月31日

 

最近在县政协副主席许爱荣带领下,我们一行10人,就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分别到县农委、县友文粮贸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座谈和调查,通过调研看到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发展迅猛,生产经营规模日益壮大,带动示范能力不断增强,对我们很有启示。

一、目前的现状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地处江淮分水岭,有近百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占80%以上,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好地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扶持一个龙头企业,建设一个产业基地,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发展。

1、规模逐步扩大。全县有农业龙头企业2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即安徽凯源粮贸集团有限公司,占全市33.3%;省级龙头企业7家,占全市18.6%;市级龙头企业13家,占全市16.7%。2011年全县2000万元以上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1家,实现加工产值52.2亿元,较上年增长28.89%。其主要特点:一是联合“整大”。通过强强联合,组建集团公司,打造企业“航母”。2010年由凯源粮贸牵头组建集团公司,旗下拥有9家子公司,利税达4000多万元。二是兼并“壮大”。如永存米业、民生米业等企业兼并后均具备产值超亿元的加工能力,云龙面粉、稼农粮贸、凯宇食品、联友甜叶菊制品等企业产值均超5000万元。三是招商“引大”。全县依托地方特色和区位优势,积极编制项目对外招商,共编制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议书51个,正在洽谈的项目37个。如南京雨润集团落户我县。

2、辐射不断增强。随着龙头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辐射带动能力也不断增强。龙头企业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发展生产。2011年底,各种类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经营组织带动农户4万多户,订单面积达40多万亩。市级龙头企业定远县康源禽业有限公司成立了永康镇祝杨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拥有社员120多人,对合作社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周边8个乡镇、40多村、400多个农户科学养鸡,每年养殖户纯收入均在5-10万元,实现了共同致富。

3、品牌不断提升。全县农副产品注册商标有120多件,其中省著名商标6个,市知名商标6个。凯源粮贸生产的“标王”牌系列大米,2003年、2007年分别被浙江省技监部门和安徽省粮食行业协会誉为消费者信得过的“放心大米”称号。尤其是绿色食品发展较快,2010年度荣获“全省绿色食品十强县”称号,位居第二。太海米业的大米已成为全国两会专供用米,已授牌。还同黑龙江一个农场签订购粮订单。全县共有21家企业、59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11年新增9个产品,较上年增长18%。另外,无公害农产品达7个,有8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4、土地流转扩大。我县有18.6万户,承包土地146万亩,截止目前,全县流转土地26.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8.3%,其中500亩以上规模面积有10万亩以上。如凯粮贸集团和友闻粮贸公司都租赁土地3万亩以上用于优质粮生产基地及现代化农业建设。

5、耕种形式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原材料基地,推行“企业+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如我县国家级龙头企业凯源粮贸集团今年在池河镇高刘村集中流转7500亩耕地。二是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经济组织优势,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据统计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超过500个,位于全市第一。三是对农业基础较好,具备规模经营条件的地方,推行“大户+农户”的土地租赁模式。如永康镇山东陈村谷志界等均租赁耕地500-4000亩之间。四是对劳动力外出较多,农民不愿耕种,地方推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户”的委托流转模式,由农户自愿申请签订书面协议,由中心按照委托协议,引进业主租赁经营。

二、发展的桎梏

近几年来,我县对抓农业产业化非常重视,成立领导小组,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取得经验,制订规划,为发展农业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环境。但由于方方面面原因,是新生事物,还存在许多矛盾,应加以解决。

1、企业人员素质不高。大多数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负责人、农村能人、专业大户等文化水平不高、素质偏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缺活力。多数农业龙头企业聘用的人一部分是自己家的亲戚、朋友等,另一部分是当地的村干部或原承包地的农民,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术不强。还有的企业聘用了一些有专业知识青年,但往往留不住人才,使企业发展缺乏活力。

3、没摆脱传统农业耕作方式。机械化程度不高,只在耕地上、运转上实行机械化,其余栽、灭虫、除草、收储等仍采取人工方式操作,成本高,效率很低。

4、企业规模不大缺实力。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规模较小,而且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大部分以农产品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型龙头企业更是匮乏。没有在精深加工上求突破,产品附加值不高,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一次性粗加工,没有摆脱“小、散、低、弱”的状态。

5、龙头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就是有了品牌,也不注重产品创新和品牌宣传工作,加之产品包装简陋,档次低,难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

6、宗地不规范、高洼不平,水利设施差,仍然靠天收。如天河友闻粮贸有限公司有的地块小到0.2亩,用牛耕作都难。其他企业的耕地地势高洼不平,不下雨就无收成。

7、农业政策性保险服务观念差。保险公司以利益为重,根据天气,风调雨顺就上门做工作积极参保,旱涝时就不给庄稼参保,根本不是为农业服务。

三、有效的途径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兴、百业兴,要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农业龙头企业政策。通过政策优惠、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办法,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在认识上再提高,培养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肩负着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开拓市场、创新技术、综合服务的重任,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这个“火车头”怎能跑得快,关键是企业法人和科技人员。政府应定期培训,使他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逐步打破传统农业模式,当农村农业改革带头人。

2、在企业发展上求突破,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与实施名牌战略相结合,引导同类企业采取联合、加盟、组建股份制公司等方式,打造知名品牌,实施连锁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市场营销体系,着力培育一批有出口能力、带动力强、市场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

3、在项目推进上下功夫,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谋求发展龙头企业项目;二是搞好农产品的推介宣传,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农业方面的展览会、博览会;三是制订落实好扶持龙头企业的措施,特别要加大对项目宣传力度,做到电视有图像、报纸有版块、网站上有站址。

4、在品牌农业上下功夫,加强标准质量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二是各龙头加工企业,严格加工环节,并在产品包装、储运上下功夫,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三是努力打造农产品品牌。通过对优势特色产业进行改良扩种,大力培植具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

5、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提高龙头辐射带动的作用。在产加销、贸工农之间,建立一体化的利益机制和经营机制,真正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辐射基地的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龙头企业一体化运行机制。

6、在政策环境上下功夫,提高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县委、县政府要研究和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像抓计生、抓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来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一要大力挖掘本地区的资源优势,敲项目,引资金,积极支持龙头企业。二要进一步完善对龙头企业扶持的优惠措施,重点在土地征用、税费减免、资金信贷、证照办理等方面给予优惠。政府要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比如农业保险和用水、治安等问题,但企业一定要按照法律法规办事,调动广大企业职工积极性。

7、在农业现代化上下功夫,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毛泽东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龙头企业一定要想方设法打破传统农业耕作方式,打破小农经济的思想,要像美国农场学习,一人可耕作上万亩农田,全部实行机械化,丢掉手工作业,发展生产力,经营企业大户要大胆实践全部的农业机械化,从耕、种、管、收、储、加工一条龙,努力向农业科学化、现代化、规模化、机械化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