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韭山和韭山洞概况及其归属
作者: 刘广和  信息来源: 定远县志  发布时间:2011-12-04 22:18

    一、韭山和韭山洞的概况

    韭山位于定远县城西北45华里,因地暖多野韭而名。韭山,又名九山,亦称鸠山。北宋大诗人梅尧臣有《九山》诗:“我经九山问野叟:崔嵬一无安曰九?且恐断崖积琼玖,复意陂原多产韭,又疑堆垅若柱灸,四者未悟叟不言,使我临流独搔首。”上有石城,《系年录》云:钟离人王惟忠据山垒石为城,民依者9万余。金人以孙兴知濠州,惟忠不从,率众归节制刘位,为左军统领 。城垒遗址尚有。山顶有石鸡一对,文化大革命扫“四旧”时,鸡头被砸掉,现两石鸡残身及青石基座尚存山顶。韭山旧时虎豹丛集。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将军应宜儿赤猎虎,七、八年间猎获千头以上。

    韭山东南麓有一洞,称韭山洞,相传韭山仙人在此修行,故又名韭山仙人洞。韭山西麓亦有一洞,称为泄水洞。两洞相通,东南为入口洞,西为出口洞。韭山洞系石灰岩溶洞。岩石生成为中年期,距今约4~6亿年,比较坚固。洞深897米。洞高一般都在20米左右,洞宽10至30米。另有三个岔洞,各长200多米。洞口直径近2米,裂于一块巨石之下,进洞行走10多米处渐渐宽阔起来,至20米处,有一座地面平坦,可容千人的大厅。往里,几百米深的洞壁上,怪石嶙峋,潜流淙淙不绝,钟乳石晶莹透明,千姿百态,灵巧生趣,有“仙人卧榻”、“壮士自刎”、“玉龙飞天”、“白玉观音”、“白鹅求偶”、“裂蕊莲花”、“金库”、“阎王壁”、“暗河”、“断桥”、“月牙床”等景物,很多尚未命名的景点,景色美不胜收。洞中有洞,山内有山,空气清新,气温均衡宜人。洞壁有许多诗人墨客的题字留名。韭山洞以它大、险、奇、深之特点,有别于江南三洞和桂林溶洞。洞内游程曲折,暮霭苍茫,游人缓步游览,如入仙境。

     二、韭山和韭山洞的归属

    韭山和韭山洞历来归属定远县。其理由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一)《安徽通志》、《凤阳府志》、《中都志》和定远县历代的县志对韭山及韭山洞均有详细记载。例如:清朝光绪四年《重修安徽通志(卷三十)·舆地志·山川》有“韭山,定远县西北四十五里,地暖多韭故名”;中华民国出版的《安徽通志稿·舆地志·山脉》,引用《凤阳府志》的记载:“韭山,在定远县西北四十五里,地暖多韭故名,亦作九山,山下有洞,其中涧水常流”;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凤阳府志》中的《定远县图》标明韭山位于定远县境内,而《凤阳县图》表明凤阳县境内无韭山;明朝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高鹤编纂的《定远县志·卷一·山川》载曰:“韭山,地暖多韭故名。……山有洞,其中涧水常流不绝,石形如器物者甚众。左右多唐人题刻,深处有石观音像,后为峻崖,游者莫能至”,“县西北四十五里”。清朝康熙十年徐木千、道光六年杨慧和中华民国21年杨炳坤纂修的《定远县志》均有同样的记述。中华民国21年《定远县志·舆地考·山系》明确指出“分水岭观音山为凤定界山。”观音山南为定远县领地,观音山北为凤阳县领地。韭山位于观音山南部数公里远地方,说明韭山属于定远县领地。

     (二)大量的图书典籍,在涉及韭山及韭山洞的记载中,均标有“定远县西北四十五里”或“定远风景名胜”。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中国名胜词典》(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安徽概况》(《安徽概况》编写组编写,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4月出版)、《皖志述略》(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安徽省人民政府出版事业管理局1983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中安徽省地名词目(安徽省地名词典编委会1986年8月编写)、《中国市县大辞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出版)、《定远县地名录》(定远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写,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1990年10月出版)等书籍都对韭山及韭山洞作了注名,名曰:定远韭山及韭山洞。大量的典籍雄辩地证明韭山和韭山洞,历来是定远著名景区和“风水宝地”,已经载入史册。

    (三)韭山及韭山洞收入了定远县管辖的各类地图。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绘制的“定远9—50—128—甲”15万地图(1982年10月修测,1983年第一版。1954年北京坐标系。1971年版图式),滁县地区行政区划图(滁县地区行政公署、安徽省人民政府测绘局1981年12月编制),定远县行政区划图(1981年7月绘制)、定远县地名地图(省政府批准1990年10月出版)、定远县西卅店镇地名地图(省政府批准1990年10月出版)都标明韭山及韭山洞在定远县境内。

    (四)通过长期战斗和工作在韭山地区的老干部和老同志座谈,张家国(离休老干部,原韭山畜牧场场长,凤阳县人)、宋增金(原西卅店乡张庄村党支部书记,68岁)、杨守贵(原张庄村党支部副书记,61岁)、丁守同(原张庄村党支部副书记)等人一致认为:自古以来,韭山及韭山洞属于定远县范围。土地改革前,韭山及其东西大洼、尖山、东狍子山、西狍子山、团山、小九山到雷打破顶山、老牛盘都是定远县韭山地主杨守权家的田、山场和草场。当时,杨守权家住丁吕庄,丁吕庄位于韭山洞东200米处,现遗址尚在。土地改革时,杨守权家的田、山场、草场全部分给西卅店乡张庄外耕队,后又划给张庄高级农业社。韭山东洞口前的土地即为过去地主杨守权家的一块大旱田,名叫“五斗种”。建国后至建立韭山畜牧场前,宋增金在“五斗种”地上耕种多年。1956年定远县韭山畜牧场成立后,这些土地、山场、草场全部交给定远县韭山畜牧场管辖。

 

     (五)至今仍是定远县下属单位的属地。1956年建立的国营韭山畜牧场,牧区极其广阔,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5公里(从当年建场地图中可看出,整个韭山属于韭山畜牧场管辖)。韭山畜牧场职工于1970年、1971年、1972年连续3年在韭山及四周和洞口周围植树造林。现在,大部分林木已经成材,成为韭山畜牧场和韭山医院主要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另外,定远县政府1981年11月4日以定政字303号文件,确定韭山洞和禅窟寺(位于定远县三峰山)为定远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述史料和事实证明:韭山及韭山洞自古以来就归属定远县管辖。 明朝弘治元年刻本《中都志》第二卷第九页(安徽省图书馆手抄本):定远县-韭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濠梁志》云:地暖多韭故名。《系年录》云:钟离人王惟忠尝据山垒石为城,民之依者九万余。金人以孙兴知濠州,惟忠不从伪命,率众归节制刘位为左军统领。城垒遗址尚存。梅圣俞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