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人们用陈护的名字来命名他战斗牺牲的地方,就是为了将烈士英魂和热血传奇永远镌刻在定远这块热土地上。位于张桥镇东北部的陈户社区,原来叫陈户村。说起陈户的来历,还有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故事。陈户原来叫陈护,是起名于一位抗战英雄的名字,因为来自异地他乡的陈护同志牺牲于此,为了纪念他的事迹,就把他曾经战斗并献出年轻生命的地方叫做陈护。后来当地百姓叫白了,慢慢就变成“陈户”了。
据寻访了解,陈护是桐城市(原桐城县)人。他1918年出生,从小聪明好学,成绩优异。他和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一样参加了新四军,曾任新四军四支队十六团团部干事,从延安抗大学校毕业分配到 定远县藕塘路西革命根据地。陈护在张桥东部的谭村和大南许先后成立谭村乡和胡村乡,发展青年突击队约200人。
陈护先是担任谭村乡乡长,后来调到高塘埠乡(现高塘社区)任乡长。曾被陈家圩的土匪偷袭过,死伤多名兄弟。为了陈护的安全,游击大队大队长余海清亲自会见陈护,并发给枪支弹药。因为当时以徐郁堂为首的国民党顽匪也是盘踞在高塘埠一带,暗中买通陈护手下 曾在国民党部队当过兵的人员,当了叛徒,伺机要活捉陈护。
1940年,这帮叛徒们为了高官厚禄的诱惑,不惜铤而走险,采取欺诈手段,骗走陈护随身携带的手枪。把陈护用绳索捆绑送到匪窝 领赏。国民党顽匪试图劝降陈护投靠国民党,严刑拷打想要获取一些共产党和新四军的机密信息。陈护视死如归,只字未漏。国民党见陈护意志超强,榨取不到任何价值,最后杀害了已经被打得遍体鳞伤、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陈护。
陈护牺牲时年仅22岁。知情者说他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学生,身强体壮,举止儒雅,平易近人,那么年轻的阳光小伙被叛徒出卖,惨遭杀害,太残忍了。陈护牺牲后,叛徒们投靠了徐郁堂,最终没有 逃脱正义的制裁,悉数被镇压枪毙,还了陈护一个公道。
1942年秋天,上级党组织派江戈同志任胡村乡支书,为纪念陈护烈士的英勇事迹,报经上级领导批准,将胡村乡改名为陈护乡。抗战胜利后成立胜利乡,原陈护乡改为陈护大队,后改为陈户村,现为陈户社区。陈护烈士的名字现已被收录在藕塘烈士陵园的烈士名单里。 埋骨毋须桑梓地,青山处处伴忠魂。陈护虽然牺牲了数十年,但他足智多谋,英勇顽强的抗战故事仍在陈户社区一带流传。(冯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