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塑造八大文化叫响定远文化品牌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5-04-30 15:31

(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144号)

刘葆松(县政协教科文卫体委主任)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果没有先进文化,就没有生命力、缺少驱动力和失去影响力。当下,市场化、国际化的竞争现实也证明,一座城市是否拥有鲜明的文化个性与独特的城市品牌,更是成为评判是否具有强大的综合竞争实力乃至国际竞争能力的象征与标志。我县在打造“三色定远”,建设美好新定远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文化引领,精神支撑;需要塑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意蕴的文化品牌,不断提高我县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

 定远是片神奇的土地,钟灵毓秀、人杰辈出、悠悠历史、绵绵文风,孕育创造了璀璨文化,留下了诸多遗珍瑰宝,续写着灿烂辉煌。

 一是特色古代文化。定远县七里塘乡四家刘村,考古发掘出的“侯家寨文化”,是安徽省境内新石器时期早期文化类型,距今6900年左右,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淮河流域史前文明的标志,人类文明在这里起源,人类文化也从此启航。可与“河姆渡遗址”媲美。靠山汉代忠义王陈铎祠、二龙虞姬墓、包公任定远知县留下的亲民廉正故事、千年古镇炉桥美丽的传说,等等,都富有地域特色和影响。 

 二是经典名相文化。南宋董槐朝政边备多有建明、以人为本百姓称颂、反腐惩恶以正纲常;明相李善长治国安天下,功业堪比汉相萧何,开创了“万历新政”,与商鞅、王安石并称中国封建初期、中期、后期三大改革家之一的张居正,均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的政治影响。

 三是英雄将军文化。诞生了三国名将鲁肃,运筹帷幄,扭转乾坤,乃成“三国鼎立”;明朝开国元勋蓝玉、沐英、胡大海,以及300多个将军,蹈锋饮血,开疆拓土,方有大明王朝;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一剑横空海宇清,英雄叱咤壮风云”千古流芳,等等。

 四是革命红色文化。贯穿于大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吴圩“万人闹红”,农民大暴动,烽火“山人刘”,吹响革命号角,播下燎原火种;无产阶级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张云逸、邓子恢、徐海东、谭震林、罗炳辉等挥师东进,驰骋中原,饮马长江,洗械淮河,歼倭惩顽;在此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救亡的光昭日月,功荫千秋的雄壮乐章。定远成为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点旅游县和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是生态绿色文化。建设绿色生态家园,是定远绿色文化—人们自觉协调与生存环境关系的一种生态文明日臻化境的现实表现。当下的定远人树立绿色世界观、绿色人生观、绿色价值观,创造并逐渐形成了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产业、绿色旅游、绿色贸易、绿色技术、绿色政治、绿色投资、绿色计划、绿色教育、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等等。自然风貌与现代元素的和谐融合,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进,将这片神奇的土地装扮成美不胜收、令人心仪的绿色画卷。

 六是资源白色文化。打造亚洲“白色盐化之都”是定远白色文化的魅力之在。定远拥有安徽独无仅有的两种非金属资源矿藏--盐与石膏。智慧的定远人,不负上天厚爱,传承和创新中华“盐经济、盐文化”。以盐交友、以盐会商、以盐兴业、以盐养生、以盐美容、以盐作赋,将白色“盐文化”融入生活、渗透情感,活在其中、美在其中、乐在其中。

 七是风情民俗文化。定远民俗文化资源禀赋丰厚,其民间文艺、养生、饮食、服饰、宗教、风水、家谱等民风民俗,魅力独具、风情怡人,已融入了定远人的灵魂,成为挥之不去的“贴身老棉袄”,渊源流传,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定远人。目前,已发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77项,县首批公布44项,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将定远优良民蕴和民俗文化传给国人,带给世界。                                   

 八是魅力武学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史以来,定远人尚武成习,从戚家拳(戚继光祖上自创的拳法)到太极、八卦、少林……八般武艺在身,保家悍疆立功,史载明朝江山是定远人打下的,乃为佐证。走进了新的世纪,暗淡了刀光劍影。定远人与时俱进,传承武学文化精神,弘扬武学文化精髓,创新武学文化理念。既将武学精神的坚忍勇毅、侠义助人、精武报国化为爱国做人建业的动力,而更多的是融入生活,成为健身強体、养生体验、精神享受、艺术欣赏的过程。太极拳艺,走出国门,在新加坡传统武术大赛斩获国际金奖;并在2014“相约池州.论剑九华”第六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上获一金两银一铜大奖。

 建议:

 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并铸成名片品牌,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需要心力倾注,日月浸润。但我们必须抢抓当下国家省市重视文化建设的机遇,以“文化强县、城市魅力”的工作定位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科学决策,做好顶层设计。用好政策引导文化建设、以好规划引领品牌铸造。一是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塑造定远八大文化,叫响定远文化品牌的指导性政策文件,体现县委、县政府的决心、魄力、智慧和能力,调动全县上下的参与热情,营造热烈浓厚的工作氛围。二是在政策意见的框架下,逐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详细规划和工作机制,包括建设目标、工作内容、具体措施、时间节点、资金投入、完成指标考核等。

 2、整合力量,发掘收集整理文化史料。利用县文化、史志、档案、文联、地方政府,以及各相关研究会、专业协会、民间有识人士等多方力量,打出组合拳。有条件,可以委托一个协会整理和研究一个主题文化;也可以就一个主题文化,举办文化研究论坛,邀请域外文化研究团体和专家参与整理和发掘。

 3、打造文化中心、文化公园、文化市场、主题文化馆。以包公文化园为轴心,打造文化中心、文化公园、文化市场、主题文化馆。在园内或周边建设如定远古代经典文化陈列馆、包公纪念馆、名相馆、将军馆、“定远五彩石”奇石馆、定远民俗馆、书画一条街等等,凸显定远文化的魅力。

 4、加强宣传,举办好具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活动。一是继续支持办好“藕塘庙会”“池河梅白鱼”“界牌桃花节”“蒋集葡萄采摘”等文化节,创办“观赏石”艺术节和“武术观摩”文化节等;二是深入发掘定远非遗文化,举办定远“民俗文化节”;三是利用盐化园区对外招商引资的平台,举办盐文化论坛和盐文化节。

 5、尽快启动定远一日游。选择凸显定远魅力的景点,并将上述文化元素和文化景观纳入其中,既丰富人们的旅游文化生活,又能扩大影响,积累经验,为今后做好定远大旅游文章搞好铺垫。

 6、加大支持地方和民间文化团体的力度。主要是做好政策引导、资金投入、项目支持、技术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