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经开区和盐化园区提档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09-30 11:19

县政协经济委员会

2014年9月26日

 

9月中旬,在许爱荣副主席带领下,县政协经济委员会对经开区、盐化工业园区两个园区提档升级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个园区提档升级情况:

(一)经开区扩区升级取得实效。经开区是2006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了48.8公里的“五纵七横”道路网,建设了供电线路72公里、供水管网90公里、供气60公里等设施,基本达到“七通一平”标准;中小企业孵化园已建成标准化厂房14幢6.3万平方米,并建有10幢4.5万平方米的公租房等配套设施。现有入园项目145个,已投产企业98家,其中规上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在建项目47个(含未开工项目)。初步形成了三大主导产业雏形,即以德轮橡胶、亚兰密封件、雷沃重工、爱迪节能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以雨润福润、金恒油脂、白云面粉、嘉恒木业、扬子地板等为主的农林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以高梵制衣、声扬服饰、杰仕达体育、劲牛球业等为主的轻纺服装业。

(二)省政府在2013年8月4日批准了定远工业园区正式升级为“安徽定远经开区”,并于今年2月批准了13.1平方公里的扩区规划。一大批科技含量较高、带动性较强、发展后劲足的亿元企业相继落地,有的已建成投产,为经开区下步升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开区合作共建也取得阶段性成果。与合肥包河工业园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在经开区共同建设汽车配件产业园、物流园等专业产业园;与合肥市工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意向协议,达成初步共识,拟在经开区开建设工业地产项目;正在与合肥商会洽谈,拟在经开区建设定远(合肥)产业园。

(三)盐化工业园区扩容升级工作取得进展。6月5日,省政府办公厅致函滁州市政府,正式同意安徽(定远)盐化工基地作为省级特别政策区纳入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随后,园区着手开展盐化工基地规模论证工作。省住建厅已于8月4日组织专家对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进行了评审,对规划中30平方公里的盐化工基地用地规模表示认可。目前园区已与相关设计院对接,正在编修盐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

(四)盐化工业园体制机制逐步健全。一是“镇园”合一的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完善,分工更加明确,基础设施统建、资金统筹、矛盾化解等工作效率明显提升。二是新成立安全环保分局,配齐配强人员力量;成立了国土分局,和炉桥镇国土所合署办公,加强镇园土地管理。三是组建炉桥消防站组织机构,完成消防人员招聘,消防安全和应急处置工作能力显著增强。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要素保障不足。突出表现在土地、资金、用工、服务环境等方面。土地是关键制约因素。由于开发区工业项目都是先建设后办理土地证,即使建成投产项目,因土地指标紧缺也只是分期、分批办理供地手续,而土地证又是办理各项行政审批、房产证、融资贷款等的前置条件,因此,土地证不能及时办理到位,给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盐化工基地拟规划总占地30平方公里左右,但其中农业用地比例较大,在目前国家对土地的非农转化管理日益严格的情况下,项目用地矛盾凸显,园区每年获批的指标十分有限,制约了新项目入园落地。

(一)融资难。这是大多数开发区面临的共性问题,但相对我们县经开区而言,表现更为突出,主要是因为我们现有的企业大多是刚刚起步,资产不够雄厚,由于没有办理土地证、房产证等证件,特别是新投产企业在没有业绩的情况下很难具备和提供银行所要求的担保条件,很难从银行贷款,难以快速做大做强。虽然成立了经开区开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融资担保平台,但由于没有资产、现金流及良好的信用评价,帮助企业向银行贷款无能为力。由于盐化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采取BT方式进行的,据统计,到8月底镇园到期工程款约1.5亿元。由于资金不足,工程款不能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清欠压力大,同时也影响一些大的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的建设。

(二)用工难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我县虽然是劳动力大县,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县青壮年大多数都外出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由于长期、集体在外打工,加之优厚的条件,大多已经固定下来,不愿再回来。另外,我县劳动力总体文化较低、缺乏专业技术,难以适应企业的用工需要。而我县工业相对发达地区较落后,辐射效应低、影响力弱,难以吸纳外地劳动力、尤其专业技术人员到经开区就业、发展,加之我们在劳动力市场、劳动保障、企业文化、就业环境等方面准备不充分、不成熟,用工难会在一定时期内凸显。盐化园区化工人才紧缺问题。随着基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管理服务人才,尤其是化工、建筑、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匮乏。

(三)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主要体现在行政审批上。经开区的建设与发展是依靠政府推动方式进行的,所有行政审批是通过县政府部门实行的。在具体办理过程中,审批手续相互前置,相互循环,到头来不知到底该先办理什么手续、具体该怎么办。另外,政府审批复杂缓慢,比如园区规委会经常不能定时、及时召开,严重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前期工作审批复杂漫长,特别是近期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办理、环评与备案报告的审批存在参照文件矛盾现象,影响了前期工作的开展。盐化园区的路网、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已签约项目的落地建设。天然气、蒸汽、氢气等不能持续稳定供应,影响了企业的达产稳产。

(四)能耗容量偏小。由于我县能耗基数较低,华塑、泉盛等龙头企业投产带来的一次性能耗增量过大,靠我县自身无法消化。2014年我县能源消费总量为107.07万吨标煤,而华塑、泉盛2家企业2014年能耗预计达到200万吨标煤左右,超出我县能源消费总量近一倍。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把园区建设作为“两化”联动的重要抓手,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的有效载体,依托城镇建设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支撑带动城镇建设。园区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周边区域逐步走向城市化,工业园区随之也由单一工业化的经济功能区逐渐向多元功能的新城区发展。尽量使园区的交通、管网、电力等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如条件不成熟,要注意预留好电力通道,注重水电气路讯等管网的规划搭建。搞好园区内商业网点、交通通讯、医院学校、邮政金融、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体系的配套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园区城镇化。

(二)发展不能等规划,规划必须要先行。要认真统筹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规、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协调推进,使园区的规划布局更有效率、更具相对稳定性、更能适应未来城市发展所需,尽可能减少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要按照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的原则,对园区以及园区内企业的摆放进行合理布局。要避免出现企业指哪给哪、无序摆放、随意堆积的现象。园区规划要适应原有产业基础,注重发挥资源优势,以完善产业链,推进协作配套。优化园区产业布局,调整产业定位、完善产业规划,真正体现一园有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

(三)探索多元化的建设机制。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实行多元化投入、多渠道融资、多层面建设,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投入为补充的园区开发模式。拓宽园区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二是支持多方融资。鼓励园区建设集投资、融资、经营功能为一体的开发建设公司,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三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鼓励社会担保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入园投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四)创新服务举措。在园区建设和完善企业服务中心,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和代理服务。逐步完善园区产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专业市场等专业服务平台,推动园区企业协作配套。坚持把优势资源配置给优势企业,让最好的企业实现最大的发展。一方面紧盯重点企业和重点地区,招大引强、招新引特;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主动为投资者服务。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建议涉及入园项目的行政审批采取部门联审机制,对签约项目,由县政府牵头召开相关部门联合办公会,并以县政府名义发出会议纪要,相关部门据此限时办理,效能办跟踪督办。化解用工难题。建议县职业技术学校等与园区企业联合,一方面办短训班培训工人,另一方面对口设立专业技术班,培育劳动技术人才,校方负责提供场地、招录学生和教育教学,企业负责提供部分资金支持、人员实习等,学员毕业后由园区企业录用。盐化工业园区要进一步推动国家发改委小城镇中心,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支持的土地指标的落实,与肥东县的合作共建,省水利厅取水和排水的审批,为园区建设提供要素保障。

(五)坚持企业发展与生态效益并重。鼓励企业做大规模、做强产业,最大限度地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企业发展、环境保护双赢。提高园区建设容积率。鼓励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建设区中园、园中园,实现整体大宗土地开发。建立项目履约清理和入园企业退出机制。加大项目履约情况的清理力度,及时清理圈而未建项目;对那些前景不好、档次不高的入园投产企业,要将其清理出园。

(六)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园区发展体制机制。建议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园区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积极探索管理体制、人事和分配制度、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行政审批、土地管理等方面改革,通过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切实有效的推进措施,使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与提升,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障碍,加速园区的发展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