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红
自从2004年12月,定远藕塘烈士陵园和中原局三次会议旧址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旅游局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以来,社会各界都很关心,我们政协学习文史委也做过多次调研。一致认为这对定远是个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定远虽然是古老的县城,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但是,一直以来,特色不明显,甚至有人总结,定远是个穷山恶水之地。所以,我们认为应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彰显定远特色,努力建设美好新定远。
一、我县红色旅游基本情况
我县的革命活动遗迹、遗址丰富,主要分布在县东南的藕塘镇、界牌集镇、大桥镇、仓镇和县西南的朱湾镇、吴圩镇等乡镇境内。抗战时期,我县是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始地,是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是全国十九块抗日革命根据地之一。
1、自从定远藕塘等地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工作。先是成立了红色旅游领导小组,下设红色旅游办公室,委托安师大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编制完成了《定远县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现又成立旅游局。
2、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1)有早期的吴圩农民暴动指挥部旧址。1931年,吴圩一带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皖东地区首次武装暴动。2003年8月,定远县委、县政府为纪念吴圩农民暴动,特立碑纪念。纪念碑立在吴圩镇山刘村。吴圩还有三板冲烈士墓群,有38座烈士墓,安葬无名烈士数目不详。其中著名烈士余海清、汪立斌墓,位于吴圩镇九梓村。
(2)藕塘烈士陵园。藕塘是抗战时路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1964年,重建了革命烈士纪念塔,后又建纪念馆,随着红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陵园的接待能力严重不足。2011年经省民政厅批准同意迁址重建,现在陵园选址重建工程已启动,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中。
(3)大桥中原局会议旧址。2011年,总投资约300万元的中原局会议旧址重建工程顺利竣工。修复后的旧址命名为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此名由刘少奇儿子——总后政委刘源手书。2012年6月,启动大桥中原局旧址的环境整治工程,修建大桥至中原局旧址的连接道路和桥梁工程,建成后的中原局旧址,向创建3AAA级景区努力。
(4)王小庙无名烈士墓陵园。在仓镇观寺村的王小庙,有全国最大的无名烈士墓群。安葬的烈士都是新四军将士,现有坟丘117座,安葬约有700名左右烈士遗体。
(5)朱湾镇东圩革命烈士陵园。陵园位于朱湾镇大户陆村东圩组境内。该陵园兴建于2011年3月,是为了纪念缅怀1946年5月,我新四军二师六旅十八团将士在东圩与国民党独立营战斗中,英勇牺牲的21名无名烈士,陵园中还安放其他50余名烈士,总投资40万元。
(6)崇山烈士墓群。1944年,路西根据地政府,将散布在各处的烈士遗骨收捡装棺(小精盒),重新安葬到一处——大秦东北崇山冈。每座约50个精盒子,立了五座墓,共安葬220多个精盒子。这些烈士都是墩子王卫生分所、岗刘卫生分所、大朱卫生分所等伤势严重而牺牲的战士。开始,都安葬在卫生所所在地的山岗、山洼里,墓前插一块木牌子。
(7)抗战时期新四军手工工厂群。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先后建立的大桥新华毛巾厂、新华印刷厂、兴集子卷烟厂、大赵村肥皂厂、陶安庙兵工厂等,尤其是兵工厂的厂长吴运铎,被誉为中国的保尔,他当时发明的枪榴弹,现还存放在藕塘烈士陵园。
(8)《新民主报》报社旧址。《新民主报》当时是津浦路西省委机关报。报社旧址位于藕塘大杨村境内,此地群山环抱,风光独特。
二、发展红色旅游需要解决的问题
1、人才缺乏。我县红色旅游业起步晚,旅游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任何事都是由人来做的,没有合适的人才,必然影响事业的发展,县旅游局现在只有3人,没有一人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
2、资源分散,管理难。我县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东南、西南“两极”,每一“极“也是分散分布,给管理上带来不便;同时,分布分散,造成投资也较大。
3、资源挖掘深度不足。我县现有红色旅游资源种类多,既有名人遗迹也有红色遗址。但除了藕塘烈士陵园及中原局三次会议旧址得到挖掘外,其他没有得到开发。
4、开发利用资金严重不足。红色旅游资源不同于其他旅游资源,投资主体往往只是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使资源开发难以为续。
三、我的一点想法
现在每逢节假日,外出旅游、观光的人群,越来越多。这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上压力增大。人们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有了闲暇时间,必然寻求精神上快乐。所以现在人们利用节假日,或访问亲朋,或外出散心,放松心情,放飞梦想,释放压力。这也是定远发展红色旅游业的好机会。
1、领导重视,整合资源。国家已经把定远的红色旅游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纳入全国百家经典红色旅游景区,是滁州市唯一一家。抓住机遇,做好红色旅游事业政府责无旁贷。领导要重视,整合资金、人力、土地、环境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让红色旅游的发展产生合力,发展的顺畅,发展的更快、更好,为建设美好定远,增加色彩。
2、加强宣传,提高共识。建议政府网站、电视台、报纸等宣传媒体开辟专栏,系统播出红色旅游的相关资料,让外界了解定远,让本地的广大干群,了解红色旅游的相关知识,增加兴趣,提高认识,形成氛围。同时,要宣传定远的人文资源,要让人们认识到定远是有文化底蕴的,并不是有极少数人说的,没有发展前途的。
3、充实人才,发展队伍。光靠县旅游局的力量,发展我县的红色旅游事业,肯定不行。必须充实人才,发展队伍。县旅游局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具有旅游专业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同时也可抽调一些对红色旅游工作有热情,又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兴趣的人,这样才能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因为兴趣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良好开端。此外,要尽快培训红色旅游景区的讲解员、导游员、宣传员等等。
4、加紧征集红色旅游方面的相关史料和文物。了解和掌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情况的老人,越来越少,即使现在健在,也已年逾古稀,因此,“抢救”史料的任务十分紧迫。历史已过去几十年,当年的许多实物没能很好地保存,现在要想恢复,只能靠历史资料加以说明,靠历史资料吸引人。其实有的英烈的资料,可拍一部精彩的电影。
有目的的整理健在的新四军官兵联络图和新四军亲属与后代联络图,尤其是在定远战斗过的老革命家、老领导、老战士,他们对于定远有着特殊的感情,要通过政府沟通渠道,有针对性的沟通感情。对散在的各家各户的文物应尽量征集,并妥善保护好。文物一但损失,是无法恢复的。现在重点要做的是藕塘和中原届会议旧址两个景点,这两个景区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最多。
5、要真正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好红色旅游产品。在红色旅游产业上下工夫,红色旅游不能单打一,要与我县的古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白色旅游(汽车体验、盐文化旅游)相结合,形成旅游产业。以红色旅游发展为契机,按市场需求,整合其旅游产品,编好旅游线路,实现区域合作,推向市场,发挥效益。现在国家民政部有规定,要集中散在的烈士墓。这也是个机会。结合我县的红色旅游布局情况,把散在的烈士墓,有目的的规划到红色旅游区域,也可规划到生态旅游景区附近,让人们放松心情的同时,缅怀先烈,增加旅游内容,延长旅游时间。比如大金山林区、泉坞山林区、范岗林场小憩岭林区等等。
6、加大红色旅游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要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引进多种资金,鼓励投资兴建红色旅游项目。发挥财政资金在红色旅游开发项目上的杠杆作用,打破发展红色旅游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