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葆松
今年以来,县政协十分关注我县城市建设管理及重点工程的推进工作,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了专题调研和多次视察活动,认真听取了县规划、建设、城管等职能部门和一些基层市民的意见。从调研视察情况看,2012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三色定远”的目标,科学筹谋,务实创新,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坚持“三化同步”,借“丰乐杯”创建之势,自我加压,奋力争先,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可圈可点、可喜可赞。成效体现在有气魄、有速度、有创新、有亮点。
一是科学决策有方。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定远人民城市生活福祉,咬定宜居宜工宜商宜游城市定位目标,城市总体规划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定城城区规划面积及人口由原来的40平方公里、40万人口,扩容到60 平方公里、55万人口,真正拉开了中等城市的框架。聚力推进城市建设“双城联动”、“5635”行动计划和定城“四大工程”建设,启动和开展“三城联创”活动,审时度势,以更大的气魄拉开了“建设美好新定远”建设大幕。这些决策,明晰了为谁建城、建什么样的城、怎样建城的科学发展思路和建设方略。
二是投入力度增大。2012年,我县城市建设投入达到35亿元。全力推进城市建设5个类别、67个重点项目的“5635”行动计划和大力实施定城建设“改造老区、拓展新区、提升园区、联通站区”的“四大工程”。
三是工程建设提速。止于10月,全县已开工城市建设重点项目48个,完成投资近30亿元,在建面积达到195万平方米。
四是亮点精彩纷呈。城东新区三项工程、恒瑞商业广场、大润发超市、东郡华府、汽车五金城、大自然建材市场、县总医院、高铁连接线、生态公园二期、花园湖二期等一系列重点工程,浓墨重彩,特色各异,无不彰显出一个正在建设的新兴中等城市的现代元素和时尚品位。
五是城市管理改观。县委、县政府在全力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不断增强科学经营城市的理念,强化和提升治理城市的能力与水平,城市各方面管理都有所改观。最令人振奋长势的是今年启动的“三城联创”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是创省级“园林城市”实现了当年创建、当年申报、当年成功。
我们欣喜地看到并有理由相信,一座融千年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城市时尚元素为一体,宜居宜工宜商宜游的江淮名城,已初现皖东大地,并即将成为美好现实。
辩证的看,我们在城市建设管理上还有一些差强人意的地方、一些问题和矛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位、疏漏、困扰和滞后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特色区域打造不突出。尽管在建设规划和项目安排上,已经考虑到因地制宜、城市功能、区域打造、彰显特色,但在突出商贸区、服务区、休闲区、景观区、娱乐区以及四门标志和凸显地方风貌、人文风情特色建设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二是新老城区建设反差过大,民坊间有负面声音。定城现有18万多居民,其中居住在老城区达12万之多。多种因素,带来新城区建设日新月异,而老城区改造相对滞后的反差现象,加之宣传引导释惑不到位,导致老城区居民对此不理解、有意见、甚至有些负面的声音,错误地认为打造城东新区是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同程度地影响凝聚人心、集聚合力、共济同舟、和谐共建。
三是拆迁征地难度大时间长成本高的困扰。如存量土地资源少与建设用地需求大的矛盾;财力不足融资困难与拆迁征地费用攀高的矛盾;政策规定与拆迁户因利益驱使、诉求无理无度的矛盾;拆迁户安置自身房型需求与安置房设计不对称、造成拆迁户选择空间小的矛盾;建设项目亟待用地开工与拆迁征地推进难的矛盾;工作机制上拆迁户工作队复核组三者之间的矛盾协调等。
四是建设开发商无视规划的法律效力,未能履约而建。如建筑质量、消防、绿地率、公厕、居民健身活动场所设施等不到位或缺失,市民对此反应较为强烈。
五是监管缺位不到位。主要是工程起始、现场跟踪、竣工验收的全程监管,缺位和不到位,这也是造成有些工程存在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是城市现有承载服务功能欠缺、管理能力不强、市民素质不高,极大的影响定远城市形象。集中表现在绿地、环卫、交通停车、供水供电供气、市民上学就医、休闲场所、娱乐用餐等方面不完备、不完善;交通、经营秩序混乱,占道经商、车辆乱停、摊点乱摆、垃圾乱扔现象屡禁不止;老城区一些地段还存在着脏乱差现象;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力量仍需加强;社区管理层建设以及管理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亟待输血和培育、强化和提升;市民全面素质较低,“城市建设靠大家,形象连着你我他”的思想理念和行为风尚还未形成等等。
七是重点工程要如期竣工尚需给予更大的关注、更多的支持。目前,有的重点工程在建设资金、速度、质量、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加快工期,如期竣工,必须解剖麻雀,对症下药,而不能听之任之,影响全局。
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尤其是把定远这样一个基础很差、区位不优、财力薄弱、起步较迟的小县城打造成现代化的中等城市,面临着更多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完全可以说是负重爬坡、艰苦前行。每前进一步,每发展一点,无不是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结果,要付出数倍于他人的艰辛劳动、汗水和心血。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在所难免。县委、县政府能够高瞻远瞩,敢为人先,咬定目标,勇于担当,克艰前行,不断开创出定远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新局面。这正是全县人民建设幸福家园的信心所在,更是建设美好新定远的希望所在。如何化解矛盾,克服困难,打破阻碍,解决问题,科学有效推进我县城市建设,提高经营管理城市水平。我们建议在以下四个方面、17个着力点上应更加理性、更加科学、更加给力、更加落实,真正实现定远城市建设管理规模与速度双高的跨越发展、体量与质量共增的优化发展、当前与长远兼顾的蓄势发展、惠民与强县同步的和谐发展。
一、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更加注重打造城市建设整体形象与区域特色同步规划建设,相映生辉
⑴ 坚持和尊重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严肃性、连续性。面临我县城市建设面积扩展、内涵增多的新形势,要求我们在规划决策层面更加注重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求实求新求优;要求我们在总体规划上更加充分考虑把打造城市建设整体形象与区域特色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推进;要求我们在具体规划上,更加把握好进退取舍,锱铢必较。尤其是在当下城市建设用地紧之又紧的处境中,标志性、牵动性的形象工程与重点工程,在用地选址、规划设计上须慎之又慎,好中选优,宁缺毋劣,避免草率上马,前建后悔,留下遗憾。同时,在规划设计选择过程中,应加大公开性、透明性,扩大市民的知晓度、参与度,切实问计于民,充分尊重和体现民意,实现共建共荣。规划一旦形成,各级领导都应严格按照《规划法》行事,真正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与连续性。
⑵重视传承与创新完美融合,打造彰显历史文化底蕴与展露现代时尚品位融汇一体的特色城市。我们构想与期盼,定远城市特色应体现在既有历史流淌着的千年古韵,也有当代催生出的时尚元素,既有天工雕饰的自然风貌,又有人为创意的人造风情。我们感到,当前我县城市建设,现代时尚气息处处扑面而来,而在充分展现定远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方面略显单薄和缺失。换言之,在凸显定远本土特色上还需补差补缺。比如,在生态公园二期规划设计建设包青天廉政文化公园,集中建设定远名相馆、三国名臣鲁肃馆、明朝开国将相功臣馆、鲁肃人和思想研究会所等,建成颇具定远特色的历史会馆区;比如,把池河太平桥、藕塘令狐塔、以及“藕塘月荷”“泉坞晓月”等历史记载闻名的“定远八景”引入和浓缩到城市建筑中;比如,选择适合地点,打造定远特色美食街,让人们在品尝定远卤鹅、定城油酥饼、峁家馄饨、三和千张、池河梅白鱼、玉带糕、藕塘花生、炉桥手擀鸡丝小刀面、桥尾、大救驾、粉皮、二龙清真食品、烧羊肉、天河豆腐等特色美味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千年古城韵味浓,甘美芬芳定远情;比如,展“盐化之都”风采,在花园湖区域建设全国最大的盐文化博物馆,与汉画石博物馆竞相争辉;比如,目前定城尚没有最为显著的标志性建筑,能否在中心区或选择四门之一,建设一座寓含象征安定和谐之“定”、跨越发展之“远”的定远标志性建筑等等。
⑶发挥重点工程的龙头带动作用,打造区域分布特色。围绕重点工程功能定位内核,及时做好外圆(点线带面)特色打造的策划创意和方案设计。而且要彰显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地方性与差异性特色。比如,汽车五金城,功能定位是商贸服务区,周边的改建新建项目都应突出这一主格调。比如,高铁连接线区域特色,应该打造成皖东丘陵田园风光带、山(泉坞山)水(曲阳湖)旅游体验区。围绕这一定位,策划打造沿线千亩滁菊、千亩花卉园林、千亩瓜果自由采摘、风情“农家乐”体验之旅;沿湖垂钓和水上运动;沿山生态森林公园、省鸟“灰喜鹊”驯养展示、桃花坞、登山运动和环山徒步游及自行车游等等项目。
打造特色,需要在发掘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重视人为创意凝造;需要扩散思维,驰骋想象。享誉中外的“安徽三造”,天造黄山、佛造九华、人造方特,后者虽为人造,但其人气、影响、效益都不逊前者。驰名省内外的舒城万佛湖水上运动和我们身边来安“白鹭岛”,也都是人造的典范。我县引水入城,打造的滨水休闲带,也可谓是人造水景。这些应该对我们有所启示。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丰富想象力,提升创造力。也可请外埠金牌策划师来定策划创新。
⑷坚持以新带老、统筹运作,实现新区拓展与老城改造和谐推进
一是做优老城区建设改造规划。因地制宜,针对老城区的现情现貌,在规划上更加讲求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以及与新区的反差性。尽可能使新老城区建设各具特色、相得益彰。
二是加大对老城区建设改造规划的公开宣传力度。在吸引鼓励老城区居民向新区迁移的同时,应该加大对老城区建设改造规划的公开宣传力度。使老城区居民感受到县委县政府建设改造老城区的决心和行动,加以理解与支持,生活的更有希望、更有信心,在语言行为上与城市建设的主格调保持一致,不再另外有声,趋之以行。
三是科学安排,统筹运作。在项目安排、资金调配、工作力量诸方面,要把新老城区统筹考虑,同步推进。特别是老城区建设改造要寻求突破,坚持每年安排项目进入,开工建设,取信于民。
二、必须坚持建管并重,更加注重打造精品工程,实现质量最优速度最快效益最好
⑸强化规划设计方案的执行力。每个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特别是居住区建设,不仅主体工程,其他消防设施、绿地绿化、公厕、居民健身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等配套工程都要建设到位,严禁缩水或缺失,取信于民。
⑹强化质量全程监管工作。要加强源头管理。注重设计和招投标的前期监管,提高工程最低价中标的科学界定标准,处理好“价”与”质”的关系。避免仓促招标,带来后患。要加强质量现场跟踪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返工,避免秋后算账,造成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要强化工程竣工全面验收工作。目前由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一体式验收工作,还存在不到位、不透明的现象,应强化职责,理顺工作。要严肃验收纪律,绝不允许随意验收,姑息作祟,真正筑牢保证建设项目质量最后一道关。特别是标志性建筑和示范小区等重点工程,更要精心打造精品,留下永不凋落的建筑艺术珍品和市民满意乐道的居所佳苑。
⑺做好建设资料收存归档管理工作。这是在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是今后管理维护、撰史编志的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县在这方面还有所薄弱,建设资料或凌乱不齐或归档不及时(据反映,标志性建筑大剧院建设档案流失),应引起重视,予以加强。
⑻要提高安置房的及时交付率使用率。目前,有些已建成的安置房包括门面房未能及时交付和使用,长期闲置,甚至被人擅自破门而入,居住或经营。这不仅造成现有资源的浪费,也是拆迁户不能及时搬迁而上访的因素之一。应作一次调查,找出症结,予以改正。
⑼健全城市建设长效监管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当前最主要的是要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指挥部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预判性;健全和落实好协调机制、工作推进机制、交流反馈机制、预警应急机制、督查机制、考核机制等。
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创建实效宽松和谐的建设环境
⑽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凝心聚力推进城市建设。目前,尚有许多市民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定远城市建设了解不多、知情不够、认识不清、支持不力,必须加大政府和民间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定远城市建设的力度。在坚持开辟建设专栏、播放专题片的同时,很有必要组织专题宣传报告团,进社区、进村组、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机关,扩大市民对定远城市建设的知晓度、理解度和支持度,让共建共荣成为谱写城市建设乐章的主旋律,变政府独唱为全社会大合唱。形成合力,和谐推进。
⑾ 化解拆迁征地难点。在充分听取拆迁户、拆迁工作队的基础上,我们感到要在以下几点寻求突破:一是要保证政策的时效性、公平性、连续性。拆迁政策必须提早制定,在规定允许范围内,拆迁补偿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而不能单一地参照外地,拆迁户不认同,增加对立情绪;拆迁补偿金应先拨付,后审计,减少环节,及时兑付,保障时效。同类别拆迁地段,执行拆迁政策必须真正体现公平性、连续性,而不能搞一区一策、一村一策、一组一策、一户一策。二是必须未雨绸缪,拆迁未动,安置先行,下决心变先拆后建为先建后拆。既可减少矛盾,又能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争效益;三是注意细节,讲求合理。目前拆迁安置推进难,其中重要的一个阻碍点是安置房户型及门面房设计与拆迁户需求不对称。如居住房选择空间小、门面房面积过大,拆迁户两间抵一间不愿意置换等等。这就提醒我们要及时应对,注意安置房户型及门面房设计的多样化与合理性,让拆迁户选得满意,搬得愉快,才能化解矛盾,加快推进速度。四是理顺工作机制,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在坚持“五个倒逼”工作机制的同时,目前重要的是要理顺拆迁户、拆迁工作队和复核组三者之间的的关系,特别是拆迁工作队与复核组之间要多反馈交流,多分析论证,求得共识,不可偏颇,以免让拆迁户钻空子,挑起矛盾,影响进度。
⑿ 要加强对建设商以及中介机构的监管与服务。开发建设商的行为举动,直接影响建设环境。实事求是地说,目前不论本土还是外来的建设开发商领导和队伍,参差不齐,良莠不整。需要我们在做好帮办服务、承诺践约的同时,更加注意对他们的引导和监管。坚持定期监管和随机检查,包括履约建设、安全施工、工程质量、队伍管理、工资发放等等。未雨绸缪,亡羊补牢,避免问题成堆、矛盾激化、工人上访才给予重视,既耗费人力财力,又牵涉领导精力时间。
⒀ 加大建设融资平台和拓宽融资渠道,以解建设资金紧缺之难。建设资金短缺,是困扰我县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打通融资渠道,寻求资金支持,路有多条。建议两点:一是组建研究金融政策、对外联系谈判、专业对接帮办的专门班子和精干队伍(包括本地和外聘的),一方面独立行事,另一方面随时为各部门、各单位跑项目、寻资金服务。既避免人力财力的重复浪费,又能增加项目谈判成功率的筹码。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搭建宽松和谐的投资平台,提升政府的诚信度。在多方引入外来资金的同时,吃透政策,吸纳县内闲散资金。
四、必须坚持科学治理,更加注重培育和提升城市的承载服务功能以及经营管理水平
⒁ 强化和提升经营管理城市的意识。一座城市繁荣昌盛、市民安居乐业,初期建设不容忽视,而同期经营尤为重要。当前,我们要把强力推进大建设与科学经营管理城市,同步决策,同步安排,同步实施。以科学创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意识,专门制定地方城市管理近期及中长期系统方案和相关配套管理具体条例,统领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坚持开展“三城联创”活动,务求实效。
⒂ 强化和提升城市承载服务功能。有框架而缺功能,有外形而没内涵的城市,只是一座没有灵魂、没有情感、没有生命的建筑体,市民更没有幸福而言。我们打造定远现代化中等特色城市,必须强化和提升各项城市承载服务功能。目前,应在绿地绿化、环卫排水、交通停车、供水供电供气、市民上学就医、休闲场所、娱乐用餐等方面更加给力。
⒃ 强化和提升社区管理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今后,社区是社会管理的主体,社区建设打造的好坏及管理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座城市的形象好坏和市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的高低。目前,我县在这两方面还相当薄弱。建议:一是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二是汲取和引入外地的好做法好经验;三是充实加强社区管理组织和队伍建设,同时加大对社区管理层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政策把握、理论水平、履职能力等全面系统培训。此项工作时不我待,应及早落实;四是坚持创新,因区制宜,因人施政,走出社区管理特色新路。
⒄ 强化和提升市民爱我定远爱我家园的整体素质。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科学技术是第一推动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公民素质是第一国力。一座城市的兴衰发达,同样如此。公民素质的高低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前进力量。当前,我县公民整体素质不尽人意,外来客商游客对此颇有微词,市民自身也有同感。需要在提升市民的全面素质上狠下功夫,领导与队伍、形式和内容都要落实到位。通过艰苦细致、持之以恒地工作,切实提高市民“爱我定远爱我家园”的情怀和素质,积极投入到美好新定远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中,“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形成风尚。由此,我县城市管理工作被动的局面一定会大大改观,城市形象一定会大大提升。
我们坚信,围绕打造“三色定远”目标,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科学推进定远城市建设管理,通过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努力,后发崛起,遒华景明,美在定远、梦在定远、亮在定远、情在定远、宜居宜业、宜工宜商、乐不思游的美好新定远,一定会早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