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定远县的重大活动纪略
    发布时间:2011-12-04 22:03

     民国20年(1931年)8月下旬,中共定远县委组织发动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吴圩农民武装暴动。直接参加暴动者1,000余人,报名者近万人,称之为“万人红军闹革命”。此次暴动虽然时间很短,因条件不成熟而失败,但它扩大了党的影响,唤醒了沉睡的人民,为此后的革命斗争打下了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中原局书纪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于民国28年(1939年)11月底亲临定远县,直接指挥皖东乃至整个华中地区的军民,开展抗日斗争,建立了以定远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民国29年3月上旬,共产党领导的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定城成立,这是刘少奇来皖东后亲自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政权。此后,以定远为中心,又相继建立了定东南、定怀和定合等县政权,使津浦路西抗日民主政权联成一片。
  民国37年4月,以杨效椿为首重建中共津浦路西地委,统一领导路西各县军民开展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5月,国民党调二十五师六个团、四十六师五六三团和省保安五团等 1万余兵力,对淮南津浦路西实行惨无人道的“百日清剿”。路西各县党政军,采用分散游击的办法,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游击战争,终于取得反“清剿”的胜利。
  1949年1月18日,由于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获得全胜,国民党定远县军政人员在我地方武装围攻下,被迫南逃。中共定滁县委、县政府负责人进驻定城,遂成立定远军事管制委员会。是月下旬,中共定远县委、县政府在定城成立。
  1949年至1952年,县委抽调大批工作队下基层,先后开展支援前线,反匪反霸、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动。1949年5月15日,为了支援解放大军渡江作战,县成立支援前线指挥部,掀起声势浩大的渡江支前热潮。全县出动民工224万多人次,组织1,000余付担架,调运粮食200多万公斤,安装电线杆2200根,做军鞋1900双,修筑公路55.5公里,架设桥梁22座,支援人民解放军南下渡江作战。1950年1月至1951年夏,县内小股土匪、特务活动猖獗,阴谋组织暴乱,县委组织开展了剿匪、散会道门、加强治安保卫工作。1950年9月,县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开始在全县进行了土地改革,至1951年12月底,完成土地改革工作。全县没收地主多余土地444633亩,67,109户农民分得土地。经过三年的努力,党的政策得到了贯彻落实,新生民主政权得到了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党在群众中的威望进一步得到提高,共产党员和广大基层干部经受了锻炼。
  1953年,中共定远县委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全县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在农业互助组的基础上试办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底,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迅速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年底,全县各乡普遍建立起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引导全县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57年夏,全县党政机关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动员干部群众和党外民主人士“大鸣大放”,向党提意见。11月,根据上级指示,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斗争。由 于“左”倾思想的指导,造成反右扩大化,全县被错划的“右派分子”达384人。
  1958年夏季,县委按照上级指示,在全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和大办人民公社的热潮。至9月初,全县实现了农村人民公社化。在“左”倾思想指导下,各地出现刮“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和干部“特殊化风”,损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严重减产。该年夏秋,全县还掀起大办工业热潮。县成立了冶金指挥部和钢铁师司令部,抽调5,700名民工开采大红山铁矿炼铁,动员全县农村、城镇、工厂、学校、机关团体65,000多名劳力投入钢铁生产。由于“土法”炼钢铁技术不过关,炼出大批废品。1960年2月4日至7日,中共定远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全县3年大跃进规划》的报告,继续鼓动大跃进,出现左的偏差。由于刮“五风”和3年自然灾害,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1959年全县粮食产量仅有0.7亿公斤,比1949年还少收0.5亿公斤粮食。征购粮食0.36亿公斤。全县城乡粮食、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1960年,全县开展“小秋收”活动,以野菜、萝卜、榆树皮等作代食品,浮肿病、肝炎病等患者日益增多,并出现大批非正常死亡。是年底,县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布置整风整社运动,纠正1958年以后出现的“共产风”等错误。
  1961年至1962年,中共定远县委根据中共安徽省委的指示,在全县农村推行“责任田”,并采取开放市场,搞活经济,扩大自留地等措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克服和战胜经济困难。从1962年开始,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对错划的384名“右派分子”进行了甄别平反。
  1963年6月,在县直机关、定城、炉桥镇的103个单位开展了“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首先动员干部“下楼洗澡”,发动群众检举揭发。由于运动的深入,揭出问题严重复杂,力量不足,运动由103个单位压缩到少数几个单位,其余的均转入面上“四清”运动。
  1963年春至1965年8月,在县委领导下,先后在拂晓等12个公社99个大队开展面上的“四清”(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清思想)运动。1965年秋到1966 年6月,由中共中央华东局直接领导的重点“四清”运动在定远开展。华东局组织部长罗毅带领华东局及从省、地、县抽调的8,000多名工作队员进驻定远,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简称《后十条》)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四清”运动对端正干部的作风,搞好经济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下,造成了人人自危,在某些地方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处理干部扩大化,全县共有2656名干部受到处理。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政权机构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领导人受到批判斗争。1967年春,城乡“造反派”受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搞否定一切,全面打倒,在全县上下,搞非法夺权,各级政权组织陷于瘫痪。1967年3月,在县人武部和定远驻军的帮助下,成立了“定远县三结合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临时负责指挥全县的工农业生产。1968年7月25日,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定远县革命委员会,党政工作由革命委员会一元化领导。1968年冬—1969年夏,全县共组织一支五六百人的贫宣队,开赴各人民公社,建立500多个大队革命委员会。1969年4月,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立。
  1971年夏至1975年夏,根据中央指示精神,选派工人、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机关、学校领导斗批改和开展“批林批孔”、“评法批儒”、“反击右倾翻案风” 政治运动。1975年10月,县委决定,在全县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至1977年10月结束,虽解决了一些由于“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实际问题,但在工作实践中仍受到“左”的思想某种程度的影响。
  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 ”反革命集团,结束了10年“文化大革命”。县委按照中央布置,向全县人民传达了《王、张、江、姚反党集团罪证材料》(1—3)等文件,并组织全县人民对“四人帮”的罪行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1978年12月下旬至1979年春,中央定远县委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领导人民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端正思想路线。1979年2月6日,县委下发了(79)31号文件向全县推广斋朗乡斋朗大队“包产到组,以产记工”责任制的试点经验。年底,全县4,812个生产队中,实行“包产到组,以产记工”责任制的生产队达3,740个,占77.7%;实行“包干到组”“包干到户”等责任制形式的生产队为1,072个,占22.3%。实行“责任制”的头一年—1979年,全县粮食产量达2.4亿公斤,比1978年增长0.864亿公斤。
  1983年3月,县委根据中共安徽省委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对全县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进行了改革;分别建立了乡(镇)党委、乡(镇) 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较好地解决了各乡镇权力集中、分工不明、精力分散、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等问题。
  1984年元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指示精神,中共定远县委对全县的机构进行了改革。设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五大机关。同时,按照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条件,对县直机关的部、委、办、室、局等机构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和调整。调整后的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基本趋向合理化。12月,县委根据上级部署,开展了历时3年的整党工作。县委在抓整党工作中,紧紧围绕“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方针。通过整党,广大党员素质得到了提高,党风有了较明显的好转。
  1989年春夏之交,在北京发生反革命暴乱及全国一些城市发生动乱的情况下,中共定远县委带领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坚持工农业生产,坚决拥护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决定,使我县政治上稳定,经济上发展,特别是农业取得了较大丰收。
  1990年2月至11月6日,从县直机关抽调237名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到农村53个村、队和42个厂矿企业驻点工作。其主要任务:倾听群众意见,实事求是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耐心细致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进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促进安定团结;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想办法,解决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实际困难。经过将近一年时间,走访16510农户,促膝谈心25万多人次,写出了调查报告296篇,办各类实事475件。当年12月8日,县委从县直机关抽派出第二批工作队249名,到农村基层开展为期1年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