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信息来源: 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1-06-12 17:27

     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定远县始终把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摆在政府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从政策支持、财政投入等方面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是定远教育事业发展最快的重要时期,各类教育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教育规模逐年扩大,教育资源逐步配套,教育结构渐趋合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目前,定远县基本实现人人“有学上”,但离人人“上好学”目标尚有距离,主要表现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农村教育基础薄弱,上述现状在全市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此,仅就我县农村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破解我市农村教育发展难题有所参考。

    一、我县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定远县作为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教育资源具有分布广、较分散、配置不达标、不均衡等特点。近年来,全县优质教育资源向县城集中趋势愈加明显,已认定的9个省、市级示范学校,有8个在县城。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素质、教学水平无法与县城学校相比,县城、乡镇和村三级公办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城乡间教育差距拉大。

     1、农村学校基础较差,办学条件尚不达标。对照安徽省教育厅2007年度颁发的《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农村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中,多项指标不达标。如:生均校舍面积平均少5-9平方米,农村小学很少有教学辅助用房;完小以上学校的平均班额在60-80人,而农村小学教学点班额较小,有的一个年级只有几个学生;全县生均实验室面积为0.16平方米,且主要集中在县城学校和乡镇的初中和完小;农村中小学的办公与生活服务用房面积不达标、设置不规范,基本没有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等;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设施简陋,器材单一、量少,田径运动场地建设不规范;全县教学仪器设备及设施总量少、陈旧、不配套,且80%集中在县城及较大乡镇的完中、完小,建有多媒体教学平台、电子备课室、校园网的学校寥寥无几;全县生均藏书8.7册,且主要集中在县城中、小学。

    2、农村教师素质偏低,师资结构不尽合理。一是农村教师素质偏低、不稳定。近年来通过县级招聘制度,虽然为农村中小学补充了不少年轻教师,但县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要从农村中小学选调部分优秀教师进城,加之农村的生活条件和教师的住房、医疗等福利待遇远不如县城,农村教师人心不稳、进城心切,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致使农村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二是农村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失衡,音、体、美等专职教师紧缺。在调研的10个乡镇中小学中,没有一个学校的音、体、美专科教师是按标准配齐的,大部分农村小学无法按新课标开足开齐课程;完小的音、体、美课也多数由其他学科老师兼职;尤其是一些村小学教学点,多由几名年龄偏大,知识、教学观念老化,教学方式落后的“老师”(民办转公办、学历不合格)带十几个学生教学,多学科一人教,不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学生素质教育很难落到实处。三是农村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外派学习、进修机会很少,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3、农村教育规模萎缩,教育投入相对不足。与农村学校相比,县城学校师资优势较强,教育资源扩充较快,吸引农村生源与师资的能力增强。同时,近几年发展的私立民办学校,基本集中在县城,他们办学机制活,学生管理严,教师待遇高,加大了农村学校的“流生”比例,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如吴圩镇,拥有7.3万人,九年制在校学生规模应达到1.2万人左右,但目前在校学生只有5200人左右,约有50%的适龄儿童、少年已不在辖区内的农村学校读书,大多数被父母送到城市私立学校读书,严重增加了农村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造成城乡居民新的收入、分配差距。从教育投入分配看,县城学校也有明显优势,在县级财政对教育总体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首先不能到位的就是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的配套经费,农村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要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标准化建设办学硬件条件是基础,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是保障,稳定、优化农村教师队伍是关键,只有采取倾斜政策,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下能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优化学校布局,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一要以现有公办完小为基础,统一规划,合理撤并、整合所属小学教学点的教育资源,采取完小适当扩规模、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点建分校等形式,统筹规划幼儿、小学教育点。二要在详查现有农村初中教育资源状况的前提下,依据《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按照服务范围、人口确定教学规模,合理配备农村初中教育资源。三是积极改造薄弱学校。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多方筹措资金,采取撤并或整合强化等方式,尽快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强化教育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在人口较集中的大镇新建标准化高中、职业高中和幼儿园,适当补充农村高中教育资源,扩充和规范农村幼儿教育资源。

    2、加大和规范教育投入,提升农村办学条件。一要加大各级财政年度教育资金预算投入,逐年增加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按《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逐步统一配置标准化教育资源;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完小利用合法土地、自有资金或社会资金,配置新建标准化幼儿园和学生寄宿公寓等,开展合理的收费教育与服务。二要增加对农村公办初中的教育基础设施财政投入,完善办学条件。鼓励乡镇所在地初中利用合法土地、自有资金或社会资金,配套新建学生寄宿公寓、食堂等配套服务设施,开展合理的收费服务。三要职责分明、规范教育专项经费使用、监管程序,确保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的各项专项资金能真正用于教育,确保各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四要下放管理权,强化监督权,确保政府征收的各项教育税费全部用于教育。

    3、提高福利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一要改善农村教师的住房条件。据调查,目前定远县农村教师的住房条件较差,老教师住的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砖瓦房,近几年招聘的新教师住的是学校为其租的民房,生活、学习都很不方便。安居方能乐业,从立足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应把农村教师公寓列入国家居民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以乡镇统一规划建设教师公寓及配套设施,逐步解决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增设农村教师岗位补贴,确保农村教师的工资性收入高于县城同级别教师。三要在分配教师职称晋级、年度评先评优指标时,适度向农村中小学倾斜,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身份待遇与社会声誉。四要重视农村教师培训、再教育工作,有计划增加农村教师进修、轮岗培训、假期培训的比例,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促进他们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帮助他们胜任本职工作,从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4、提升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是各级师范院校要有计划地扩大音、体、美专业的招生比例,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紧缺问题;鼓励男性青年报考师范院校,解决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性别比失调问题。二是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应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尽快缓解农村教师年龄老化、缺教师的现状。三是改革招聘机制,按学校教师结构需要,实行定校定岗招聘制度;增加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的招聘比例,逐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四是鼓励城镇高职称教师送教下乡,开展教学指导、教师带徒等活动,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与农村教师的执教能力。

县政协副主席方世根6月17日在市政协推进科教兴滁战略资政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