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2010年9月29日)
根据县政协全年工作安排,九月份县政协经济委员会,对我县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开展调研。调研组由县政协副主席许爱荣带队,深入中盐东兴公司、泉盛化工公司等企业实地考察,并分别在县经贸委、科技局召开了科技创新工作汇报会,现将调研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县把技术创新工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抓手,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观念,促进企业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广泛开展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五新活动,代替老技术、老设备、老材料、老工艺、老产品;应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截止目前止,专利授权18件;获批技术创新中心省级2家、市级2家;开发新产品20个。创新对我县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劳动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领导重视,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县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县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科技创新工作,组织实施重大创新项目的推进。2010年县政府以定政办秘[2010]12号下发关于转发《县经贸委2010年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把技术创新工作列入工作重点,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切实推进。
二是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坚持以服务于市场为核心,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不断加深与科研院所联合,与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通用机械研究所、大连化工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参与技术创新研发。我县企业创新实现的主要形式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盐东兴公司在环保节能降耗生产技术方面,主要引进消化吸收了I效冷凝水回收技术、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盐硝联产技术、变频节能技术、在同行业起到标杆作用;引进奥地利DI Kar1 Krenngsi共同研究开发石灰-烟道气法卤水净化工艺;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石灰-烟道气法卤水净化工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与安徽理工大学共同研究开发柔化洗浴盐;与浙江大学共同研究开发沐浴盐膏系列产品;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同研究餐具洗涤盐、开发果蔬洗涤盐。安徽泉盛化工有限公司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新型实用技术改进工艺,采用造气微机控制,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水泥生产企业的电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安徽亚兰公司开发研制了KJ23系列高速机械密封、BB47系列集装机械密封、B47系列集装机械密封和凸轮往复式精密绕线机等四大系列二十余种产品。新技术引进、新产品的开发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技术中心建设,不断开发新产品,企业担负着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职能。我县中盐、安徽泉盛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安徽长远、安徽亚兰为市技术中心,中心由主管技术领导任技术中心主任,配备了能力和素质高的副主任,负责技术创新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对研究开发方向、重点课题和技术中心经费预算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中心由总经理任主任,由设计、工艺、生产、销售和财务等部门组成技术委员会,对重大项目进行决策,重点企业按照财务规定足额提取2%创新经费用于项目的研发、工装改造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等。开展了县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申报了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中盐东兴公司、亚兰密封件厂、鑫宇体育用品公司荣获“滁州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首批试点企业”称号。
四是做好创新项目的储备。创新是企业保持稳定发展及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要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较高的综合竞争力,企业就需要不断的投入创新。中盐东兴公司根据公司项目发展规划“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开发出了雪花盐、特制食盐(绿色食品)、沐浴盐系列产品、腌制盐、洗涤盐、畜牧盐、特制多品种系列营养盐(绿色食品)等十余种产品,其中特制食盐(绿色食品)、特制多品种系列强化营养盐、沐浴盐系列产品(沐浴盐、沐足盐)等,目前已通过省市专家组的鉴定,特制食盐(获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填补国内空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特制多品种系列强化营养盐(绿色食品)、沐浴盐系列产品(沐浴盐、沐足盐)均填补省内空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五是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吸收创新,进一步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抓好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生产关键设备的引进及消化吸收与创新工作,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竞争力。全县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在设计中应用稻米精碾、抛光、色选、调质、配米技术,采用稻米分级各类包装、保鲜处理技术,提高稻米产品科技含量和外观商品品质。
六是做好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根据省经信委的要求,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的,今年申报了安徽亚兰公司。
二、我县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技术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也明显滞后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主要有:
1、科技人员严重缺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一是现有支柱产业普遍停留在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阶段,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二是企业“小而弱”的特征比较突出,整体竞争力不强。我县工业中不仅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更缺乏小巨人式的小企业群体。在众多小型企业中,普通小型加工企业仍占主要地位,缺乏“小而强、小而活”的高技术型企业。
2、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够,多数企业重生产轻科研、重挖潜轻创新,重营销轻技改。部分企业至今仍固守在传统工艺、方法、技术和产品上,未能及时选择先用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从传统产业中突围,严重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3、创新的社会氛围不浓。技术创新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离不开企业社会和科技人员的参与和支持。但即使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企业投身技术创新的热情也不太高,参与程度不够。
三、对我县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
针对我县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现状,现就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建议如下:
1、营造创新氛围,努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把握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要大力宣传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重要意义,要把科技创新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大力营造企业科技创新氛围,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体现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大力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自主创新理念,广泛宣传企业科技创新的典型。建议政府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专利应用、新产品开发、创新人才引进与培育、企业研发机构与研发资金等科技创新的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2、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一要加快高新技术创业平台建设。积极争取省科技厅资金支持,谋划建设全省首家县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使其尽快建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专利开发应用基地、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二要加快主导产业研发平台建设。围绕产业的发展,由科技部门牵头,分产业引导建设一批市级、省级企业技术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加快龙头企业技术能力的积聚和提升,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对我县已经建成的技术开发、工程研究机构要激励其尽快做大做强。三要创新专利服务机制。引入竞争机制,聘用有资质、效率高、能力强的专利代理公司入驻我县,为企业申请专利提供便捷服务;在部分企业中成立专利办事机构;加大对当年授权的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专利的表彰奖励力度;采取项目支持的形式,鼓励企业从事专利,尤其是自主发明专利的转化应用。四要搭建企业与研发机构的合作平台,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企业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之间当好“红娘”,为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做好服务,使产学研合作由原来的自发型、松散型和随意型逐步走和向依赖型、紧密型和规范型。
3、完善激励政策,引领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政策,以税收政策为杠杆,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鼓励支持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二要在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创新工程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上,给企业优惠的贷款支持;三要建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为企业科技创新规避风险;四是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科研人员大胆自主创新活动,对科技创新成果政府要给予重奖;五要积极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并为科技创新型人才最大限度地提供良好科研环境;六要引导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科技创新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