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 打造吸引东部魅力后花园
—--关于定远县红色生态旅游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定 远 县 政 协
(2010年5月24日)
定远是一个旅游资源多样化的地区,在全国划分的8大类旅游资源中,具备7大类;31个亚类中拥有19种;155种基本类型中拥有36种。且人文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兼备,区位分布、功能结构较为合理。在打造吸引东部魅力后花园中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一、建设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与优势
1、以藕塘镇为中心的红色、生态旅游区已初步形成。藕塘镇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藕塘烈士纪念馆及大桥中原局旧址已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红色旅游资源保存较为完好;定远县委、县政府已制定了《安徽省定远县藕塘烈士纪念馆及中原局旧址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方案》和《定远县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年度完成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的复原工程;藕塘令狐山公园已引资开发,其传统民俗文化积淀深厚,每年参加“藕塘传统民俗文化节”(原令狐山庙会)的民众达10万人以上;在藕塘烈士纪念馆的周边5公里范围内,还有郎峰、兴集两大水库的自然生态景观,可与肥东县境内的岱山湖景区相媲美;在藕塘镇周边的(大桥、仓镇、二龙等乡镇)15公里范围内,还有中原局二次、三次会议遗址(已恢复)、王小庙新四军无名烈士纪念塔(馆)、二龙虞姬墓等。初步形成了红色、生态旅游的基本景点。
2、以定城为中心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已初具规模。城西花园湖公园山水相印,四季花木常青,古桥、亭、阁、馆林立,娱乐设施齐全,集历史文化展示、休闲、娱乐功能于一身;城东新区新建的人民广场和曲阳生态园是民众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今年开工建设的曲阳生态园二期工程,占地800亩,将建设以农耕采摘、休闲垂钓、花木观赏、农家餐饮为主旋律的农家乐休闲度假公园;在定城镇周边15公里范围内还建有占地2000多亩的定远银杏园、亚洲最大的汽车试验场、安徽唯一的食用盐开采加工企业;定城的食宿条件近几年达到超前发展,星级宾馆、快捷旅社应有尽有。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不断完善,为开辟定城生态休闲一日游奠定了基础。
3、北部沿山古文化、原生态旅游资源丰厚。定远西北部的能仁、靠山、青山、西卅店等地,现存有能仁寺、中九华、莫岈寺等古文化遗址;有沐英墓、戚继光祖墓等历史名人古墓;有阴陵遗址、侯家寨遗址等;有大金山滴水洞(其规模超过凤阳韭山洞)、青洛青龙涧、斋朗石门坎等原生态自然景观。可谓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文化积淀厚重。为定远今后开发北部古文化、原生态旅游线路奠定了基础。
4、旅游产品种类多,富有地方特色。比较有名的特色产品有:食用保健盐产品,天河豆腐卤,藕塘花生,池河梅白鱼、方片糕及小磨麻油,三和千张,定远卤鹅,二龙羊肉,炉桥桥尾、大救驾、粉皮和小刀面等。这些特色地方产品,既是旅游餐饮的美味佳肴,又可加工成旅游系列产品,成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设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面临的困境
定远虽是旅游资源多样化富有地区,但由于多种原因,旅游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
1、认识不到位,缺乏统一的工作规划。旅游业是无烟工厂,是发展第三产业、调优产业结构的引擎。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意见》中,已经把旅游业摆到了与工业强省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滁州市还没有把定远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藕塘地区的红色、生态旅游节点)列入市旅游规划大盘子统一规划,县级旅游总体规划至今也没有出台,还没有把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节点开发、旅游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规划、优先安排、优先发展的位置上。由于市、县都没有专项资金支持,现存的古文化、古遗址达不到足够的保护和整理挖掘,面临文化断脉、文物消迹的境地。
2、基础设施建设起点低、不配套,严重制约旅游业发展。近几年村村通水泥路的全面建设,大大缓解了旅游地区的交通问题,但路面过窄、断头路多,仍然是限制旅游业发展、吸引旅游业投资的瓶颈。同时部分县乡公路毁坏失修,也给旅游业的发展形成新的障碍,削弱了旅游产业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3、组织机构不健全,协作能力弱。县红色旅游办公室、县旅游局职能交叉、重叠;其他相关部门在规划安排本职工作时,也不能够考虑如何和旅游业发展需求相配套,不同部门的同类项目,资金无法整合使用(比如修路很多部门都有这类项目),资源无法综合利用。
三、建设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建设旅游产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发〔2009〕41号文件指出,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因此,发展旅游产业,资源积淀是基础,高起点规划最重要,瞄准阶段目标、分期建设是关键。就定远情况而言,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领导,做好基础性工作。一是成立市、县两级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构,强化管理职能,推进旅游资源统筹利用、旅游区配套公用设施统筹建设。二是市、县财政增设旅游资源保护资金,组织旅游管理等相关部门,开展旅游资源调查摸底,收集整理红色文化、红色文物、古文化、古传说、古文物等;界定红色旅游点、古色遗址点、原生态地区的保护范围,重点项目还应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省级、国家级保护。三是尽快制定市、县两级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支持县、乡、村三级依据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鼓励企业投资旅游业。四是提前做好各类旅游节点集中区(或线)的交通道路规划(特别是规划建设好定远北部沿山公路,为开发沿山旅游资源创造基础条件),并按规划目标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与时俱进地建设好市、县旅游交通网络。
2、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实施。一是利用国家对红色旅游景点的投入,按照《安徽省定远县藕塘烈士纪念馆及中原局旧址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方案》和《定远县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教育为魂、旅游为本”的红色旅游方针,注重与古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创新旅游内容与模式,尽快把我县红色旅游景点建成革命历史教育基地,短期红色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二是聘请权威规划设计机构和资深专家,将我县现有的各类旅游资源与现代旅游理念相结合,高起点做好《定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分年度重点旅游节点建设计划》。三是将规划中的重点旅游节点建设,编制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议书。积极做好旅游招商项目的宣传、推介工作,扩大我县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分步建设旅游景点,以招商引资促景点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
3、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电视、电台、互联网、报刊、广告等媒体,介绍定远旅游资源、旅游文化,引导人民群众的旅游休闲、度假活动。从而提升定远红色文化、古文化的知名度,营造推介、建设定远旅游产业的浓厚氛围。
4、上下联动,重视旅游产品开发。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城、打造东部魅力后花园”的发展契机,明确我县旅游业发展思路和重点,重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强化部门协作,做好区域合作承接工作。旅游管理与经营部门要上下联动,统一规划,把定远藕塘地区的红色旅游景点列入滁州市民一日游线路;把定城生态旅游景点(生态公园、花园湖公园、历史博物馆等)列入滁州—定远—凤阳一日游的节点或二日游的住宿、休闲观光点等。
5、整合资源,建好配套服务实施。一是尽快把藕塘至皇甫山、定远韭山畜牧场至凤阳韭山洞的公路建设列入市、县道路建设计划,这是滁州至相关旅游景点的最佳路线;加快修复永宁至大桥的柏油路,这是藕塘烈士陵园至中原局旧址的快捷通道。二是利用土地置换政策,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将大桥中原局三次会议旧址附近的农民迁出,规划建设农家乐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三是协调解决藕塘令狐山公园的土地权属问题。由于土地使用权在滁州砂河林场,致使旅游设施建设遭遇用地“瓶颈”,制约了景区建设。
定远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建设,必将把定远建成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体的综合型旅游区,使定远真正成为吸引东部地区的魅力后花园。